“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干部干部,就当干字当头。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更是实干家的舞台。对于年轻党员干部而言,开局即开跑、开跑即冲刺不仅是状态,更是使命。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唯有以“干”字为先,将想干事的热情、能干事的本领、干成事的底气熔铸成行动自觉,方能在时代浪潮中勇立潮头。这不仅是个人成长的必由之路,更是党和人民事业薪火相传的根基所在。
坚定想干事的决心,以思想灯塔照亮前行之路。“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年轻干部身处思想多元、诱惑丛生的环境,更需常补“精神之钙”,筑牢信仰之基。要深学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学思践悟中校准政治方向,在真信笃行中涵养政治定力。但“想干事”绝非空喊口号,而是要将理论学习与能力提升紧密结合,像弹钢琴般统筹推进各项工作——既要掌握宏观视野,又要深耕专业领域;既要传承优良传统,又要敢于突破创新。唯有如此,方能以过硬本领破除“本领恐慌”,以清醒头脑应对风险挑战,让理想信念转化为干事创业的澎湃动力。
提高能干事的本领,以躬身实践锤炼过硬作风。软肩膀挑不起硬担子,新时代的“硬担子”考验着干部的担当与智慧。面对复杂形势与艰巨任务,年轻干部需在基层一线“蹲苗”历练,在矛盾窝里摸爬滚打。从田间地头到项目现场,从信访窗口到攻坚前沿,只有把双脚扎进泥土,才能读懂“国情书”“基层书”“群众书”。同时,创新是破解难题的“金钥匙”,既要吃透政策“上情”,又要摸准基层“下情”,更要把握发展“实情”,以创新思维打破路径依赖,以改革锐气破除体制障碍。但创新绝非标新立异,而是要秉持“致广大而尽精微”的态度,对每项工作都锱铢必较,对每个细节都精益求精,用“工匠精神”雕琢实干成色。
增强干成事的底气,以久久为功书写时代答卷。行百里者半九十,干成事考验的是定力与韧性。年轻干部往往满怀激情,但切忌将“想干事”异化为急功近利,把“能干事”简化为表面文章。要力戒浮躁心态,既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更要有“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在政策落实中,既要打通顶层设计的“最先一公里”,更要攻克基层落地的“最后一公里”,让改革红利真正惠及群众。面对矛盾问题,既不能绕道而行,更不能浅尝辄止,而要以“钉钉子”精神一抓到底,以“绣花”功夫精准施策,在攻坚克难中积累经验,在久久为功中厚植底气。唯有如此,方能让“干成事”从愿景变为实景,从蓝图化为答卷。
新时代呼唤新作为,新征程需要新担当。年轻党员干部当以“干”字为人生坐标,在思想上“补钙壮骨”,在能力上“强筋健体”,在作风上“淬火成钢”,以实干之笔绘就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青春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