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行业法治工青妇老详细内容
康雨欣:青年干部“有位”更需“有为”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康雨欣  日期:4/24/2025 字体: [大][中][小]

    青年干部肩负着党和人民的重托,身处重要岗位,“有位”是组织赋予的信任和机会,而“有为”则是对这份信任最有力的回应。青年干部要杜绝思想“躺平”,克服本领“恐慌”,打破思维“定势”,以积极的姿态在岗位上有所作为。

    杜绝思想“躺平”,做愿为干部。“躺平”心态是青年干部成长道路上的“绊脚石”。当前,部分青年干部存在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思想,遇到困难就退缩,面对工作任务能躲则躲。这种心态不仅影响个人的成长进步,更会损害党和人民的事业。青年干部要牢记初心使命,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的这句诗体现了对百姓的深切关怀。青年干部要以百姓之心为心,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主动作为,勇于担当。面对乡村振兴的艰巨任务,青年干部应深入基层,走进田间地头,了解群众需求,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在服务群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克服本领“恐慌”,做能为干部。当今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加快,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青年干部如果不加强学习,就会出现本领不足、本领恐慌的问题。“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青年干部要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生活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一方面,要加强理论学习,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另一方面,要注重实践锻炼,积极参与各种工作任务和项目,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比如,在处理突发事件、应对复杂局面时,青年干部要敢于挺身而出,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应急处置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

    打破思维“定势”,做善为干部。思维“定势”会束缚青年干部的手脚,阻碍工作的创新发展。一些青年干部习惯于用老办法、老思路解决新问题,结果往往事倍功半。青年干部要敢于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树立创新意识,勇于尝试新方法、新途径。“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在数字化时代,青年干部要善于运用互联网思维、大数据思维推动工作。比如,在政务服务方面,通过建设数字化平台,实现政务服务的线上办理,提高办事效率,方便群众办事。在社会治理方面,利用大数据分析群众需求,精准施策,提高社会治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有位”意味着责任,“有为”才能不负重托。青年干部要珍惜组织赋予的岗位,杜绝思想“躺平”,克服本领“恐慌”,打破思维“定势”,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以“愿为”的自觉、“能为”的本领、“善为”的智慧,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只有这样,青年干部才能在时代的浪潮中勇立潮头,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