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企业论坛党建廉政详细内容
康雨欣:基层干部“胜任”方能赢得“信任”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康雨欣  日期:5/22/2025 字体: [大][中][小]

    基层是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基层干部则是连接党和群众的“桥梁纽带”。群众是否信任干部,关键看干部能否胜任岗位、扛起责任。从政策执行到民生服务,从矛盾化解到发展引领,基层干部的“胜任力”直接决定着群众的“信任值”。只有以能力服人、以担当动人、以实效暖人,才能在基层沃土上培育出干群同心的“信任之花”。

    一、“胜任”是服务群众的“基本功”,能力过硬才能让信任“有底气”

    基层工作千头万绪,从乡村振兴的产业谋划到社区治理的家长里短,从疫情防控的紧急调度到防汛救灾的一线指挥,都考验着干部的综合能力。倘若干部对政策一知半解、对业务半生不熟,面对群众诉求只会“打太极”“踢皮球”,又怎能让群众放心托付?浙江“千万工程”中,无数基层干部走村入户学技术、跑市场、谋规划,用扎实的产业发展能力带领群众增收致富,最终赢得了“跟着干部干准没错”的由衷认可。这说明,能力是信任的“基石”,基层干部必须把学习作为终身课题,在实践中锤炼“开口能讲、问策能对、遇事能办”的真本领,让群众从“看在眼里”到“服在心里”。

    二、“担当”是取信于民的“试金石”,主动作为才能让信任“有温度”

   “群众心中有杆秤,称的是干部的担当;百姓眼里有面镜,照的是干部的作为。”面对急难险重任务,是挺身而出还是推诿扯皮,直接影响着干群关系的亲疏远近。在重庆山火救援中,基层干部带领党员突击队日夜鏖战、火线驰援,用“背水一战”的担当守护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也让“党和政府靠得住”的信念深植民心。反之,个别干部遇到问题“绕道走”、碰到矛盾“往上推”,只会让群众寒心。基层干部要牢记“民生无小事”,主动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听民意,到发展瓶颈多的地方去破难题,用“钉钉子”精神把群众的“急难愁盼”办成“满意清单”,让信任在一桩桩实事、一件件硬事中不断升温。

    三、“廉洁”是赢得信任的“生命线”,作风清正才能让信任“有分量”

   “公生明,廉生威。”基层干部直接与群众打交道,言行举止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一个清正廉洁的干部,说话才有分量,做事才有底气;一个贪腐堕落的干部,即便能力再强、功劳再大,也会失去群众的信任。近年来,各地查处的基层“微腐败”案例警示我们:群众痛恨的不是贫穷,而是不公;不满的不是困难,而是腐败。基层干部必须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严守“底线”、不碰“红线”,始终保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政治本色。唯有如此,才能让群众看到干部的“干净”,感受到组织的“可靠”,进而凝聚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强大合力。

    从“胜任”到“信任”,既是能力的考验,更是初心的映照。新时代的基层干部,生逢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肩负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唯有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在基层一线练就能担重任的“铁肩膀”、增强服务群众的“真本事”、坚守清正廉洁的“硬底线”,才能在群众心中树起“值得信赖”的好干部形象,让干群同心的“鱼水情”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