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企业论坛党建廉政详细内容
赵飒:把民生实事办进群众心坎里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赵飒  日期:5/15/2025 字体: [大][中][小]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从"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庄严承诺,为民办实事始终是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如何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里,不仅考验着各级政府的治理智慧,更衡量着党员干部的为民情怀。这需要我们用心倾听群众呼声,用情解决急难愁盼,用力建立长效机制,让每一项民生工程都成为温暖人心的民心工程。

    倾听民意是办好民生实事的前提基础。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民生需求千差万别,只有深入基层、走进群众,才能真正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北京"接诉即办"机制通过12345热线收集群众诉求,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上海"一网通办"平台依托大数据分析,精准识别群众办事难点堵点。这些创新实践启示我们,办好民生实事必须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完善调查研究机制,通过蹲点调研、入户走访、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把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找准找实。只有真正听懂群众的"心里话",看清群众的"眉头事",才能确保民生实事办在群众心坎上。

    解决急难愁盼是办好民生实事的关键所在。民生工作千头万绪,必须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钉钉子"精神一件一件抓落实。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解决老年人"上下楼难"问题,社区食堂建设缓解独居老人"吃饭难"困境,普惠性托育服务回应双职工家庭"带娃难"诉求——这些实事之所以赢得群众点赞,正是因为抓住了民生痛点。当前,要重点围绕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民生领域,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关键小事"。在推进过程中,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不搞"形象工程",不做"表面文章",确保每一分投入都转化为群众的获得感。

    长效机制是办好民生实事的根本保障。民生改善不是一时一事,而是永续工程。深圳构建"民生微实事"常态化工作机制,将群众身边的小事难事纳入政府年度计划;杭州建立"民呼我为"闭环管理机制,确保群众诉求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这些探索表明,办好民生实事必须从制度层面建立长效机制,完善项目征集、资金保障、绩效评估等全流程管理。要推动民生工作从"应急式"向"常态化"转变,从"碎片化"向"系统化"升级,从"被动响应"向"主动服务"转型,让民生改善可持续、有保障、能长效。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回望过去,从解决温饱到全面小康,民生改善的每一步都留下了深深的为民足迹;展望未来,在迈向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上,民生工作依然任重道远。各级政府和党员干部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只有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里,才能赢得群众的真心拥护,凝聚起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荒佃庄镇人民政府)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