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基层干部如同深深扎根大地的树木,他们的成长姿态诠释着最为朴实的为政之道。从太行山上的"当代愚公"李保国,到贵州大山里的"燃灯校长"张桂梅;从带领兰考人民治沙的焦裕禄,到扎根边疆教育四十年的张玉滚,这些优秀基层干部的共同特质,就是在人民群众中深深扎根,在实践沃土中汲取养分。对于新时代的基层干部而言,"向下扎根"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更是一种成长哲学,唯有根扎得深,才能枝叶繁茂,结出累累硕果。
向下扎根意味着在基层实践中汲取智慧养分。基层是最好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年轻干部初到基层,犹如一棵幼苗,只有将根系深扎于实践的沃土,才能获得真正的成长养分。黄文秀初到百坭村时,用两个月时间遍访全村贫困户,绘制"民情地图";廖俊波在政和工作期间,坚持"能在现场就不在会场"的工作方法。这些优秀干部的事迹告诉我们,基层干部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在走村入户中了解实情,在田间地头中掌握民意,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积累经验。只有真正沉下去,才能获得最鲜活的一手资料,形成最接地气的工作思路,避免决策成为"空中楼阁"。
向下扎根体现为与人民群众建立血肉联系。干部与群众的关系,如同树与土的关系,离了土,树就不能活。焦裕禄在兰考工作的475天里,走访了全县149个生产大队中的120多个;谷文昌在东山工作时,与渔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被亲切称为"谷满仓"。这些典范启示我们,基层干部必须把群众当亲人,把群众的事当家事,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要会说"土话"、能解"土情",通过建立民情日记、结对帮扶等机制,与群众打成一片。只有真正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才能获得不竭的力量源泉,工作才能得到群众的真心拥护。
向下扎根彰显着在艰苦环境中锤炼过硬本领。基层是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也是最锻炼人的大熔炉。杨善洲退休后扎根大亮山植树造林,用二十年时间将荒山变成绿洲;王传喜带领代村群众艰苦奋斗,将一个负债累累的贫困村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样板村。这些事例证明,基层虽然条件艰苦、矛盾复杂,但正是这样的环境最能磨砺意志、增长才干。年轻干部要主动到艰苦边远地区、到矛盾集中的地方去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在应对复杂局面中提高政治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增强工作本领,在服务群众实践中培养为民情怀。
根深方能叶茂,本固才能枝荣。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疫情防控到基层治理,无数基层干部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证明:只有向下扎根,才能向上成长;只有把根扎在人民群众中,才能获得无穷的力量。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基层是奋斗者的舞台。广大基层干部要自觉践行"向下扎根"的成长哲学,在基层的广阔天地中汲取养分,在群众的智慧海洋里获得力量,在实践的熔炉中百炼成钢,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彩篇章,让青春之花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绚丽绽放。(作者单位:荒佃庄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