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企业论坛法治论坛详细内容
廖卫芳:天价粽子“无人问津”是一种理性回归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廖卫芳  日期:5/23/2025 字体: [大][中][小]

    端午佳节将至。前些年,市场上曾出现“天价”粽子,这些粽子以高档食材、奢华包装为噱头,价格远超普通粽子,甚至成为一种奢侈消费品。近日,记者探访发现,今年线下“天价”粽子难觅,最贵的一款礼盒售价为499 元/盒;线上有近2000元的粽子礼盒,但没什么购买记录和评价。“天价”粽子无人问津的背后,表明消费者的购买选择越来越理性了。(5月23日《扬子晚报》)

    端午节吃粽子,已有千年历史。因而,每到端午节前夕,市场上就会推出各种各样的粽子,既有“平价”粽子,也有“天价”粽子。

    但近年来,“天价”粽子一直饱受非议和诟病。一方面,“天价”粽子往往是精美包装、豪华包装的粽子,它已与绿色、环保、低碳的绿色包装完全相背离。另一方面,“天价”粽子已脱离食品本身的属性,演变成了一种高消费礼品,有的甚至成了“腐败”粽子。可以说,“天价”粽子不仅脱离了端午节的文化内涵,让传统节日弥漫着功利的铜臭之味,还可能为各类贪腐行为提供便利,助长不正之风,影响社会公平,损害传统文化形象。

    为遏制“天价”粽子,中消协日前提醒消费者,在购买粽子时要理性消费,拒绝“天价”粽子和过度包装,自觉反对奢靡浪费。这无疑是对“天价”粽子的一种规制和纠治。

    在此背景下,天价粽子“无人问津”,无疑是一种好现象。这不仅是对粽子回归食品属性的一种呼唤,更是消费者回归理性消费的一种体现。一方面,天价粽子“无人问津”,对生产企业来说是一种提醒,那就是提醒生产企业要生产大众化、平价化的粽子,自觉远离精美包装、豪华包装的粽子,尤其是要远离“天价”粽子,让粽子真正回归食品属性。另一方面,天价粽子“无人问津”,也充分说明消费者学会了理性消费,更看重性价比,而选购“平价”粽子,不再“重面子轻里子”,而选购“天价”月饼。

    当然,天价粽子“无人问津”渐成消费新趋势之后,监管部门也需防范“天价”粽子变相回归市场,不妨通过高额罚单、列入“黑名单”、从业禁止等方式,倒逼生产企业不再生产“天价”粽子,从而防范“天价”粽子死灰复燃。

    同时,各地纪委监委也应“动起来”,要把“反四风”落细落实,不妨顺藤摸瓜,查一查“天价”粽子的去向,如果“天价”粽子成了“腐败”粽子,该处罚的要处罚,该处分的要处分,从而有力助推粽子回归食品属性。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