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华社为基层发声,要求遏止问责乱象 莫让基层“戴罪立功”“负荆前行”成为常态,要给基层干部创造一个宽松有活力的干事创业环境,引发热议。(新华社)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承担着众多繁杂的工作任务。然而近年来乱问责却影响了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也阻碍了基层工作的顺利推进。遏止问责乱象,让基层轻装上阵,已成为当务之急。问责乱象的表现形式多样,给基层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比如问责“一刀切”、问责扩大化、随意扣帽子的现象,完全不考虑基层工作的实际情况和复杂因素,也使得基层干部对问责结果难以信服,破坏了基层的政治生态,降低了群众对基层工作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遏止问责乱象,需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问责机制。首先要明确问责的标准和范围,根据基层干部的职责权限和工作实际,制定详细的问责清单,做到问责有据、有章可循,避免“一刀切”和问责泛化。其次,要规范问责程序,防止问责权力被滥用,确保问责过程公开、公平、公正。建立完善的调查核实机制,充分听取基层干部的意见和申诉,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另外,还要树立正确的问责导向,将问责与激励相结合。对于那些在工作中勇于担当、积极作为的基层干部,要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而对于那些确实存在失职渎职行为的干部,要依法依规进行严肃问责,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基层干部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才能为国家的繁荣贡献力量。
原文链接: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videolanding?nid=sv_5612272055603529207&sourceFrom=qm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