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企业论坛党建廉政详细内容
陈泽林:扎根基层沃土 书写新时代为民答卷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陈泽林  日期:5/27/2025 字体: [大][中][小]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更是推动政策落地、服务民生的前沿阵地。做好基层工作,不仅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更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基。新时代背景下,基层工作面临新任务、新挑战,唯有把握工作规律、创新工作方法、提升服务效能,方能在基层这片广阔天地中彰显担当作为。
 
    基层工作的复杂性,要求基层干部具备扎实的综合能力。基层事务千头万绪,从乡村振兴到基层治理,从民生保障到矛盾调解,每项工作都直接触及群众的急难愁盼。这需要基层干部既要吃透政策文件,准确把握上级部署要求,又要深入田间地头、街头巷尾,了解社情民意,做到政策与实际相结合。面对群众诉求,不仅要有倾听的耐心、解释的细心,更要有解决问题的决心和能力。例如在处理征地拆迁、邻里纠纷等复杂矛盾时,既要坚持原则、依法依规,又要灵活运用群众工作方法,通过耐心沟通、多方协调化解矛盾,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基层工作的创新性,呼唤工作理念与方法的与时俱进。随着社会发展和群众需求变化,传统的基层工作模式已难以适应新形势。基层干部需主动拥抱数字化浪潮,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手段,推动基层治理精细化、智能化。如“互联网 + 政务服务”平台的推广,让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不用跑”,大大提升了办事效率;借助新媒体平台开展政策宣传,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解读政策,增强宣传效果。同时,要善于总结提炼基层创新经验,将一些地方探索出的“村民议事会”“网格化管理”等成功做法推广应用,激活基层治理内生动力。

    基层工作的人民性,决定了必须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最高标准。基层工作的本质是服务群众,基层干部要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在推动工作过程中,不能搞“一刀切”“一言堂”,而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例如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时,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入户走访等方式,了解群众对整治方案的看法和建议,让群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使整治工作既符合实际需求,又能获得群众支持。只有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基层是磨砺意志、增长才干的“练兵场”,是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大舞台”。新时代基层干部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在解决复杂问题中锤炼本领,在服务民生实践中践行宗旨,用实际行动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基层工作新篇章。(作者单位:石家庄新乐市木村乡人民政府)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