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企业论坛党建廉政详细内容
薛璇:基层工作干部当沾点“土味”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薛璇  日期:6/24/2025 字体: [大][中][小]

    泥土里长出的庄稼最壮实,田埂上踏出的脚印最扎实。作为新时代的基层干部,既要有仰望星空的情怀,更要有脚踩泥土的踏实。多走几段乡间土路,鞋底沾的泥会变成前行的底气;多学几句乡音土话,嘴边的 “土味” 会化作打开心门的钥匙。真正把根扎进泥土,把心贴近群众,争做 “土味” 干部,方能在基层这片广阔天地中书写出人民满意的答卷。

    讲 “土话”,搭建沟通桥梁。在基层工作中,语言不仅是交流工具,更是情感联结的纽带。群众不爱听文件里的 “官味”,更愿闻带着泥巴味的 “土话”。方言俚语里藏着乡情密码,家长里短中裹着民生期盼。某地驻村干部小王初到村里开展工作,村民对他态度冷淡,工作推进困难重重。后来,他主动向村民学习方言,用乡音土话和大家拉家常,没多久就和村民打成一片,村民们遇到问题也愿意主动找他商量。当干部能坐在农家板凳上唠家常,蹲在田间地头算收成,群众才会敞开心扉说掏心窝子的话。这样的交流,胜过千万句照本宣科的政策宣讲。基层干部只有放下架子、俯下身子,用群众熟悉的语言交流,才能打破沟通壁垒,让政策宣讲 “飞入寻常百姓家”,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干部的关怀与诚意。

    干 “土活”,厚植担当底色。基层事务多如牛毛,但桩桩件件都系着百姓冷暖。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基层干部的担当作为体现在每一件 “土活” 里。处理矛盾纠纷时,要像老支书调解邻里那样讲究火候;落实惠民政策时,需像庄稼人插秧那般精细周到。把办公室搬到晒谷场,把会议桌支在院坝里,这样的工作方法最接地气,也最能收获民心。例如,在某村庄的道路硬化工程中,基层干部全程跟进,与村民一起规划路线、监督质量,确保工程顺利完工,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 “群众利益无小事”,把每一项工作都做到群众心坎上。基层干部只有把心思和精力都放在解决群众实际问题上,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为基层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走 “土路”,建起情感纽带。脚底板沾的泥土越多,和群众的心就贴得越近。挽起裤腿下田插秧时流的汗,比会议室里的空调更消暑解热;沾着草屑走访农户时结的情,比文件柜里的台账更厚重真实。这种用脚步丈量出来的情谊,经得起风吹雨打,耐得住岁月淘洗。许多优秀基层干部都深知 “走土路” 的重要性,他们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通过一次次的走访,他们与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群众也把他们当作自家人。在基层工作中,干部与群众的情感纽带越紧密,工作开展就越顺利。基层干部要始终保持与群众的血肉联系,用脚步走出干群之间的 “连心路”,让基层工作更有温度、更有力度。

    新时代赋予基层干部新的使命,唯有永葆 “土味”,讲 “土话”、干 “土活”、走 “土路”,基层干部才能在基层一线绽放光彩,绘就基层治理的美丽新画卷,为实现乡村振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坚实力量。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