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行业法治工青妇老详细内容
姚广涵:以信念为基 以实干为笔——新时代青年干部当以正确政绩观书写时代答卷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姚广涵  日期:7/2/2025 字体: [大][中][小]

    青年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接班人,其政绩观犹如人生航程的指南针,既映照初心本色,更关乎复兴伟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青年干部校准价值坐标、明晰实践路径提供了根本遵循。唯有将“国之大者”铭刻于心,把“民之关切”践履于行,方能在时代浪潮中书写无愧于党和人民的青春答卷。

    筑牢信念之基,以“心有所向”锚定政绩航标。青年干部欲立恒久之功,必先固思想之本。青年干部要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绩观的重要论述,将“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根本命题融入血脉。在日常学习工作中,当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钻劲研读经典,在“年轻干部理想信念强化工程”中锤炼党性;走进红色教育基地时,须以“如见其人”的共情触摸历史,从焦裕禄“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的坚守中体悟人民情怀,从廖俊波“能在现场就不在会场”的实干中汲取精神力量。更要时刻以“人民至上”为镜鉴: 在乡村振兴战场,多思量产业项目能否持续惠民、增收渠道是否稳定长效;在民生工程推进时,多掂量政策举措是否暖人心脾、服务效能是否精准到位。唯有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熔铸为政治自觉,方能始终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坚定“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战略定力。

    锤炼务实之风,以“脚沾泥土”厚植政绩根基。政绩观的生命力在实践,试金石在基层。 青年干部要力戒“空谈政绩”,多谋“实干文章”。须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干事创业,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转化为具体行动。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统一,下大气力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难题、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党的建设突出矛盾,以“一线工作法”察实情、“四下基层”解民忧、“四不两直”督实效,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积弊。青年干部更应主动扎根“三个一线”: 在项目建设一线,推动高质量发展落地,拿实绩检验成效;在民生保障一线,直面群众“柴米油盐”诉求,用脚步丈量民情;在综治维稳一线,化解基层矛盾纠纷,以担当守护安宁。唯有让群众拥有可触可感的获得感、幸福感,政绩方能经得起历史检验。

    校准长远之标,以“泽被后世”拓展政绩时空。政绩观的价值在传承,境界在格局。 真正伟大的政绩,必能穿越时空、惠泽后人。青年干部应当自觉将工作置于高质量发展全局之中考量,深谋远虑、敬畏规律,既算“经济账”,更算“生态账”“民生账”;既解“燃眉之急”,更谋“百年大计”。“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躬耕田野六十载, 以“下田比下馆子多”的坚守突破育种瓶颈,最终实现超级稻亩产突破1200公斤。这种“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定力,与“搞数据造假、虚假政绩”的浮躁形成鲜明对比。青年干部当以袁老为镜,在基层实践中锤炼“历史眼光”:参与“四下基层”调研时,既要关注当下成效,更要预见长远影响;制定发展规划时,既要立足区域实际,更要对标国家战略,让今朝之作为化作复兴之基石。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青年干部当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砥砺前行,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接续奋斗。当每一代青年都能以“钉钉子精神”扎根大地,以“拓荒牛劲头”开拓创新,我们必能绘就政通人和、山河锦绣的时代画卷,让青春在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中绽放绚丽之花!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