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八项规定作为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既是对"延安窑洞对话"精神的赓续,更是对"西柏坡赶考"命题的当代作答。在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的今天,我们既要深刻把握八项规定蕴含的政治智慧,更要将其转化为锤炼党性的生动实践,让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新风正气充盈神州大地。
以学思践悟为径,提升思想作风境界。“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想建设是作风建设的总开关。党员干部当以“吾日三省吾身”的自觉,在理论武装中校准思想坐标,在实践淬炼中砥砺政治品格。 浙江省开展“八项规定回头看”专项行动,便是一个生动的实例。通过“三会一课”制度,浙江省不断深化党章党规的学习,确保每位党员干部都能深刻理解并内化这些规章制度。在此基础上,他们还组织党员干部赴廉政教育基地开展沉浸式教育,通过真实的案例、生动的讲解,让党员干部切身感受到腐败的危害,从而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这种教育方式,使得“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党员干部在思想上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线。
以问题导向为刃,破除顽瘴痼疾壁垒。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全党上下以刀刃向内的勇气直击作风积弊,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淬炼改革锐气。这种问题导向的改革思维,在民生服务领域更显担当。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先锋王敏,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证明多、盖章难"问题,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指引,破除部门壁垒,将87项证明事项纳入数据共享平台。在推进过程中,面对个别部门"数据主权"的抵触,她组织专班解剖46个典型案例,创新"承诺备案制",仅社保跨省转移一项就减少群众跑腿12万人次。正是这种"从痛点切入、向梗阻开刀"的实践,让作风建设成果转化为惠民实效。从整治"舌尖上的浪费"到破解"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无数的改革先锋们以中央八项规定为纲,将问题清单变为改革清单。他们用行动证明:作风建设不仅要"刮骨疗毒"去顽疾,更要"靶向治疗"建机制,在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中,让制度的刀刃越磨越利,让为民的初心越淬越纯。
以担当作为为笔,书写时代答卷新篇。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使命呼唤新担当。党员干部要以八项规定为指引,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在各自的岗位上书写时代答卷。在脱贫攻坚战场上,无数党员干部舍小家、为大家,深入贫困地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沧州市献县刘庄子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唐国建从事驻村帮扶工作多年,多方面多渠道申请资金,先后争取资金累计260余万,硬化道路累计3600多米。帮助村中枣业加工企业吸引电商加盟,促进当地村民就业。他还带领工作队申请体育健身器材、开办图书室,丰富村民的精神文明生活。经过几年的努力,村里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唐国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党员干部的担当与作为,成为了群众心中的贴心人、领路人。
“栉风沐雨见肝胆,砥砺奋进续华章。”恪守八项规定,锻造过硬作风,是一场永不停歇的“赶考”。从学思践悟中提升思想境界,到以问题导向破除顽瘴痼疾,再到以担当作为书写时代答卷,每一步都彰显着党员干部的坚定信念和不懈追求。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我们要继续以八项规定为灯塔,照亮前行的道路,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让党的作风建设这张亮丽名片永远闪耀。(作者单位:沧州市运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