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企业论坛党建廉政详细内容
李欢:以“钉钉子”精神深耕作风建设沃土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李欢  日期:7/2/2025 字体: [大][中][小]

    作风建设犹如耕种一片广阔沃土,需要深耕细作、久久为功。这其中,“钉钉子”精神恰是耕耘这片沃土最锋利的工具——它要求我们看准目标、精准发力、一锤接着一锤敲,直至钉实钉牢。

    深耕作风沃土,首要一锤在于“准”字当头。钉钉子若落点偏差,再用力也难稳固;作风整改若目标模糊,投入再多也难收实效。必须练就一双“火眼金睛”,精准识别作风领域中的“顽瘴痼疾”:是政策落实中的“中梗阻”?还是服务群众时的“冷硬推”?抑或是干事创业中的“慵懒散”?只有把问题找准、把靶心瞄准,才能避免“雨过地皮湿”的形式主义。唯有聚焦群众反映最强烈、发展最急迫的作风问题,才能让每一锤都敲在要害处,每一钉都钉在关键点。

    深耕作风沃土,关键一锤在于“韧”字为要。钉钉子,绝非一锤之功。作风建设同样如此,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松一阵、紧一阵,只会前功尽弃;抓一时、放一时,必然“旧疾复发”。要将“钉钉子”精神内化为持续用力的行动自觉,发扬“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面对“四风”隐形变异的新表现,要有“露头就打”的警觉;面对根深蒂固的老问题,要有“常抓不懈”的恒心。建立常态化的督查、反馈、整改机制,让干部在“红脸出汗”中习惯监督,在持续改进中锤炼作风,确保钉下去的钉子不松动、不变形。

    深耕作风沃土,最终一锤在于“实”字托底。钉钉子,最终目的是钉得牢固、钉出实效。作风建设成效如何,不在于开了多少会、发了多少文,而在于真正解决了多少问题、带来了多少改变。要力戒虚功,务求实绩。看政策是否畅通落地,看服务是否便捷高效,看群众的“急难愁盼”是否得到回应和解决,看发展的梗阻是否有效清除。当干部的“铁肩膀”在实干中磨砺出来,当群众的“满意度”在服务中不断提升,当发展的“加速度”在优良作风的护航下持续显现,作风建设这颗“钉子”才算真正钉在了实处、钉出了实效。

    以“钉钉子”精神深耕作风建设这片沃土,考验的是定力,彰显的是担当。唯有下足“准”的功夫、保持“韧”的执着、追求“实”的成效,一锤接着一锤敲,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方能在这片沃土上培育出经得起风雨考验的参天大树,让清风正气真正根深叶茂,成为支撑事业发展的坚实脊梁。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