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让优良作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既需榜样力量的鲜明感召,亦需驰而不息的韧劲与恒心。唯有以“关键少数”的率先垂范点燃星火,以优秀标杆的辐射带动燎原成势,再辅之以锲而不舍、常态长效的制度保障,方能推动作风建设真正落地生根、枝繁叶茂。
示范引领,贵在“关键少数”率先垂范,立起作风建设的鲜明标杆。“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领导干部的言行举止,是无声的号令、无形的磁场。要求普通干部做到的,领导干部必须首先做到;要求基层改进的,上级机关必须首先改进。当领导干部带头走出机关大楼,深入田间地头、工厂车间,俯身倾听群众呼声时,“密切联系群众”便不再是空洞口号;当“一把手”敢于在民主生活会上带头揭短亮丑、深刻剖析,动真碰硬抓整改时,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才能真正发扬。这种“向我看齐”的担当与勇气,这种“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的生动实践,是最具说服力的教材,能够有效破除“中梗阻”,引领广大干部见贤思齐,形成上行下效、整体推进的生动局面。
示范引领,重在挖掘与推广优秀典型,凝聚见贤思齐的磅礴力量。作风建设沃土上,处处蕴藏着闪光的实践与动人的故事。要善于发现、精心培育、大力宣传那些在服务群众最前沿、改革发展主战场、急难险重第一线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他们可能是不厌其烦、十年如一日为百姓解决“关键小事”的基层办事员;可能是锐意创新、敢于担当,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的业务骨干;也可能是坚守原则、清正廉洁,赢得群众广泛赞誉的领导干部。这些“身边的榜样”最具感染力、亲和力。通过深入报道他们的感人事迹和过硬作风,讲好作风故事,让抽象的要求变得具体可感、可学可做,让广大干部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行有方向。优秀典型的“灯塔效应”,能够有效激发广大干部见贤思齐的内生动力,营造崇尚实干、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
久久为功,成于常态长效的制度建设,筑牢作风建设的坚实堤坝。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抓一抓就好转,松一松就反弹。若只靠一时一地的集中整治或运动式推进,难以根除顽疾。必须树立“永远在路上”的理念,将“当下改”与“长久立”紧密结合。一方面,对暴露出的突出作风问题要雷厉风行、立行立改,让群众看到立竿见影的变化;另一方面,更需着眼长远,构建起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要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将作风表现作为重要标尺;要强化日常监督执纪,抓早抓小、防微杜渐;要畅通群众监督渠道,让作风问题无处遁形;要健全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只有把作风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用制度形式固定下来、坚持下去,形成刚性约束和长效机制,才能避免“一阵风”,确保优良作风历久弥新、深入人心。
以“示范”点燃星火,以“引领”汇聚合力,以“制度”巩固成果,以“恒心”涵养生态,作风建设方能行稳致远。当优良作风真正内化为广大干部的自觉追求和行动准则,沉淀为干事创业的深厚底蕴,我们的事业发展必将拥有更加坚实的根基,迎来更加生机勃勃、正气充盈的崭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