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企业论坛党建廉政详细内容
王辉:从“百宝箱”书记看基层干部的组织担当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王辉  日期:7/4/2025 字体: [大][中][小]

    在上海普陀区苏州河畔的中远两湾城西区,中远两湾城第三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恽梅的名字,早已被居民们深深铭记。扎根基层近 30 年,她像一颗钉子牢牢钉在社区治理的第一线,用一个个解民忧、纾民困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基层党组织干部的初心与担当。这位被群众亲切称为 “百宝箱” 的书记,不仅是社区治理的 “领航者”,更折射出基层党组织培养历练干部的鲜明导向 —— 在服务群众的沃土中生长,在解决难题的实践中淬炼,才能成为让组织放心、让群众信赖的好干部。

    基层是政策落地的 “最后一公里”,也是群众感受治理温度最直接的地方。恽梅所在的中远两湾城,作为超大型社区,曾面临着设施老化、人口密集、矛盾多元等诸多治理难题。楼顶漏水多年未修、小区停车位一位难求、邻里纠纷反复上演…… 这些看似琐碎的 “小事”,实则是关乎群众幸福感的 “大事”。而恽梅的 “百宝箱” 里,装的正是破解这些难题的 “金钥匙”:她带着党员干部逐户走访摸实情,把居民诉求记在本子上、刻在心里;她创新 “党建 + 自治” 模式,发动楼栋长、志愿者组建攻坚小组,让群众从 “旁观者” 变成 “参与者”;她盯着物业整改、协调职能部门联动,硬是把一个个 “老大难” 变成了 “放心事”。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基层干部最珍贵的品质 —— 把群众的事当自己的事,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赢得民心。

    基层干部的成长,从来不是孤军奋战,而是党组织精心培养的结果。恽梅扎根基层 30 年的历程,背后是党组织搭建的成长平台:从初入社区时的 “跟着学”,到独当一面时的 “放手干”,组织的信任与支持,让她有勇气啃下硬骨头;从定期的业务培训,到党员先锋岗的激励,组织的培养与赋能,让她不断提升治理能力。正是这种 “选苗、墩苗、壮苗” 的培养机制,让更多像恽梅这样的干部在基层沃土中茁壮成长。基层党组织作为 “主心骨”,既要给干部压担子,也要为干部搭台子,更要当干部的 “坚强后盾”,让他们在服务群众的实践中锤炼党性、增长才干。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治理的复杂性,考验着干部的智慧与担当,更彰显着党组织的组织力与战斗力。恽梅的实践证明,基层干部的 “底气”,来自党组织的坚强领导。当社区治理遇到 “中梗阻”,是党组织出面协调各方力量,形成攻坚合力;当群众对政策有疑虑,是党员干部带头宣讲、答疑解惑,架起 “连心桥”;当突发事件来临时,是党组织迅速动员,让党旗在一线高高飘扬。这种 “党组织引领、干部带头、群众参与” 的治理模式,正是破解基层难题的核心密码。一个地区的治理效能,往往取决于基层党组织是否有凝聚力,取决于党员干部是否能冲锋在前。恽梅的 “百宝箱” 之所以能 “开箱有宝”,根本在于她始终把党组织的要求、群众的期盼,转化为具体行动,让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当前,基层治理面临着新形势新挑战,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既需要更多像恽梅这样扎根基层、心系群众的好干部,也需要党组织进一步完善干部培养体系:在选人用人上,坚持把基层作为 “主阵地”,让干部在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在考核评价上,突出群众口碑,把 “群众满意不满意” 作为根本标准;在激励保障上,为敢干事、能干事的干部撑腰鼓劲,让基层成为干部成长的 “沃土” 而非 “苦海”。唯有如此,才能培养出更多 “百宝箱” 式的干部,让基层治理的根基更牢、枝叶更茂。

    苏州河畔的风吹过两湾城,见证着恽梅和她的同事们日复一日的坚守。从这位 “百宝箱” 书记的故事里,我们读懂了一个朴素的道理:基层干部的价值,不在于职位高低,而在于为群众做了多少事;党组织的力量,不在于规模大小,而在于能否把人心聚起来、把事情办下去。在全面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征程上,每一位扎根基层的干部都是一面旗帜,每一个坚强有力的党组织都是一座堡垒。只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干部在组织培养中成长,让组织在服务群众中强基,就没有跨不过的坎,没有解不了的难,就能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如苏州河水般绵长流淌。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