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八项规定明确提出“精简会议活动”,这不仅是改进作风的重要举措,更是为基层减负、让干部把精力投入实干的关键抓手。多年来,各地各部门持续发力,会议数量“瘦身”、质量“健身”,但仍有少数地方存在“以会议落实会议”“为开会而开会”的现象。做好“精简会议活动”这篇文章,需在“减法”“加法”“乘法”上下功夫,让会议真正成为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利器”。
做好“减法”,给会议数量“瘦瘦身”。“少开会、开短会”是精简会议的基本要求。要坚决砍掉不必要的会议,可开可不开的一律不开,能合并的绝不单独开,能用视频会议解决的就不集中开。某省推行“无会日”制度,规定每月第一周为“基层无会周”,让干部从“会场”走向“现场”,短短半年就解决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300余件。这启示我们,只有把会议数量减下来,干部才有更多时间“沉下去”,把脚踩在泥土里、把心放在群众上。
做好“加法”,为会议质量“提提效”。精简会议不是“一刀切”减少,而是要在质量上做“加法”。会前要“做足功课”,明确会议主题、议程和预期成果,避免“议而不决”;会中要“直奔主题”,少讲空话套话,多提务实举措,让每一分钟都有价值;会后要“跟踪问效”,建立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时限清单,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正如一位基层干部所说:“以前一天开三个会,记了满满几页纸却不知道该干啥;现在会议少了,但每次开会都能拿到‘作战图’,干起活来方向明、劲头足。”
做好“乘法”,让会议成果“落落地”。精简会议的最终目的是推动工作落实,要把会议成果转化为“乘数效应”。对于会议确定的事项,要实行“闭环管理”,定期督查督办,防止“会议结束就等于工作完成”。同时,要运用数字化手段提升会议效能,通过线上平台共享材料、跟踪进度,让“数据多跑路、干部少跑腿”。某地将乡村振兴工作会议与现场观摩相结合,会后组织干部到示范村实地学习,边看边学边干,使会议部署的产业发展计划在三个月内就落地见效,这正是“会议成果×实干行动”的生动体现。
“精简会议活动”是作风建设的“试金石”,检验着干部的宗旨意识和务实精神。只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精简”的要求贯穿会议全过程,才能让干部从“会海”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精力用在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上,以优良作风书写新时代的实干答卷。(作者单位:泊头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