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的赛道上,党建始终是最鲜明的底色、最强劲的引擎。从田间地头的产业革新到乡村治理的精细升级,从群众腰包的鼓起来到精神面貌的亮起来,无不彰显着党建引领的核心作用。唯有把党的组织优势、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才能绘就共同富裕的生动图景。
激活产业振兴的“动力源”。
产业兴旺是致富之基,而党建正是产业发展的“导航仪”。要推动基层党组织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群众富在产业链上。通过“党组织+合作社+农户”模式,盘活土地、林地等沉睡资源,培育特色种植、乡村旅游等富民产业。比如,组织党员带头试种新品种、探索新模式,带动群众抱团发展;联合企业党组织搭建产销对接平台,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同时,建立党员责任区、示范岗,在技术攻关、市场开拓中亮身份、作贡献,让党建成为产业升级的“红色引擎”,让群众在产业链上共享发展红利。
筑牢服务群众的“连心桥”。
富民路上,群众的急难愁盼就是党建工作的发力点。基层党组织要当好“服务员”,把办公桌搬到群众家门口,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回应需求。推行党员联户制度,每名党员结对帮扶困难群众,精准对接就业、医疗、教育等需求;建立“民意直通车”机制,通过“党群议事会”“田间恳谈会”收集群众建议,把好事办到群众心坎上。此外,整合民政、农业等部门资源,组建“党员服务队”,在技能培训、政策解读、矛盾调解等方面提供“一站式”服务,让群众感受到党组织就在身边,致富路上不缺帮手、不落一人。
凝聚协同共治的“向心力”。
共同富裕不是“独角戏”,而是“大合唱”,党建正是凝聚合力的“黏合剂”。要打破部门壁垒、地域界限,推动村企党组织联建、城乡党组织共建,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比如,城市党组织与乡村党组织结对,输送技术、人才、资金等资源;引导社会组织、乡贤能人等力量向党组织靠拢,参与乡村建设。同时,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通过“积分制”“村规民约”激发群众参与热情,让大家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共同奏响共富协奏曲。
党建引领致富,既是方向也是方法。从激活产业到服务群众,从凝聚合力到久久为功,唯有始终把党的旗帜插在发展最前沿,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才能让共同富裕的道路越走越宽,让乡村振兴的图景越来越美。(作者单位:吴桥县何庄乡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