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企业论坛党建廉政详细内容
赵鹏: 解开基层减负“千千结”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赵鹏  日期:9/16/2025 字体: [大][中][小]

    基层是政策落地的“神经末梢”,也是服务群众的“前沿战场”。当前,基层减负虽取得显著成效,但“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过度留痕”等问题仍有反弹苗头,让不少干部陷入“疲于应付”的困境。做好基层减负工作,不能只停留在“减数量”的表层,需用系统思维破解矛盾,在“减与加”“放与接”“短与长”的统筹中精准发力,真正为基层松绑、为干部赋能。

    在“减繁加效”中卸“重负”。基层负担的核心,在于“无效事务”挤占了“干事时间”。要坚决砍掉不必要的“繁文缛节”:压缩会议规模,能合并的不单独开、能书面传达的不开会;精简报表台账,杜绝“多头报、重复报”,推动数据“一网共享”;规范检查考核,不搞“材料论英雄”,多到现场看实效、听民声。“减”的同时更要“加”出效率,把省下的时间精力,投向走访调研、矛盾调解、民生服务等实事,让基层干部从“案头”走向“地头”,用“实干指数”换取群众“满意指数”。

    在“放权接能”中强“底气”。“权小事多、责大权小”是基层减负的“堵点”。若只减任务不减责任、只压担子不给资源,减负便会沦为“空谈”。要做好“放权”文章,按照“权责对等”原则,梳理部门职责清单,将本该属于基层的审批权、管理权还给基层,避免“上级甩锅、基层背锅”;更要做好“赋能”文章,推动人才、资金、技术等资源向基层倾斜,比如为社区配备专业社工、为乡镇完善服务设施,同时加强业务培训,让基层干部“接得住权、干得好事”。唯有权责匹配、资源到位,才能让基层有底气干事、有信心担当。

    在“短期治表、长期治本”中求“长效”。基层减负不是“一阵风”,需防反弹、建长效。短期要“靶向治表”,定期开展减负“回头看”,紧盯“群聊打卡”“变相检查”等新问题,发现一起、整改一起,不让减负成果打折扣;长期要“深挖治本”,从思想根源入手,引导各级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摒弃“花架子”思维;更要将实践中管用的做法固化为制度,比如明确会议文件数量上限、规范考核评价标准,用制度刚性杜绝形式主义反弹。

    基层减负,减的是负担,加的是干劲;放的是权力,强的是能力;治的是当下,谋的是长远。唯有久久为功、精准施策,才能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把更多心思和精力用在服务群众、推动发展上,让基层真正成为干事创业的沃土、为民服务的阵地。(作者单位:吴桥县何庄乡人民政府)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