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企业论坛党建廉政详细内容
郭文丁:破“三重障碍” 育“栋梁之才”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郭文丁  日期:8/29/2025 字体: [大][中][小]

    基层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群众是干部成长的“最好老师”,调研是破解难题的“关键钥匙”。然而当前部分年轻干部被“下基层怕苦、见群众怕生、做调研怕烦”的“三重障碍”所困,不仅让年轻干部错失成长机遇,更影响政策落地实效。若育“栋梁之才”,唯有破“三重障碍”,让年轻干部主动走出办公室,走进田间地头,在基层沃土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

    以初心为导航,破解下基层的畏难思想。年轻干部抵触下基层,其根源是畏难思想的作祟。思想的偏差必然导致行动的偏离,让年轻干部与基层成长机遇失之交臂。基层是干事创业的沃土,“耶鲁哥”秦玥飞,拒绝了百万高薪工作,毅然而然扎根农村,成为一名基层干部。在基层这片沃土中,他和其他同学发起黑土麦田公益计划,提出了关于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议案,脚踏泥泞,俯首躬行,以实际行动书写出青春篇章。年轻干部应以此为榜样,以初心为导航,把下基层从“负担”看成“机遇”,将“任务”当成“使命”,主动走出办公室,走进田间地头,看百姓在农田挥汗耕耘,实地走访脱贫攻坚的现实成果,自然消解畏难思想,生发主动下沉的动力。

    以实战练本领,破解见群众的本领恐慌。年轻干部抵触见群众,并非“不愿为”,而是“不会为”的本领短板所致。讲解政策照本宣科,解决诉求手足无措,调解纠纷推来推去,从而在群众面前失了底气。“90后”民警赵天宇,从最初的手足无措到累计处理各类矛盾纠纷5000余起的“老娘舅”,正是以群众期盼为导向,以业务书籍为导师,以化解纠纷为拉近干群距离的桥梁,让他一步步成长起来。年轻干部要积极向基层老干部学习、向身边的群众学习,在一次次实战演练中积累经验,提升沟通技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年轻干部能听懂百姓话、能解百姓难,与百姓打交道的底气足了,“抵触”自然会变成“主动”。

    以机制强保障,破解做调研的应付心态。年轻干部抵触做调研,与“机制缺位”密切相关,辛苦收集的诉求石沉大海、发现了问题反而被问责,让年轻干部在一份份材料中迷失了调研的最初意义,路线只按彩排过的走、调研只捡安全的来、报告只挑不痛不痒的写。摒弃应付心态,不仅需要年轻干部心到基层,更需要科学机制的保驾护航。曲阜市通过“双向淬炼”工程,将调研实效与培养使用挂钩,应付调研的干部调整岗位,敢于“真调研”的干部重点培养,用机制树立了真抓实干的导向。当调研不再是负担,年轻干部自然会主动沉下去“摸实情、找办法”。(作者单位:河北省任丘市吕公堡镇人民政府)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