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随着“京滨创新号”盾构机破洞而出,由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有限公司主导投资建设、中铁十四局施工的京滨城际铁路天津机场2号盾构隧道完成盾构掘进,实现顺利贯通。这标志着京滨城际铁路天津机场盾构隧道全部安全贯通。(央广网 8月30日)
京滨城际铁路天津机场2号盾构隧道的贯通,展现了中国在超级工程领域的硬核实力。面对富水软弱地层、机场滑道、高速公路等多重风险源,施工团队以直径13.8米的超大泥水平衡盾构机“京滨协同号”和“京滨创新号”为利器,攻克了超浅埋始发、毫米级沉降控制等技术难题。通过刀盘刀具检测系统、开挖仓可视化系统等智能装备,实现了掘进参数的实时监控与精准调控;同步注双液浆技术、全预制拼装工艺等创新应用,则让隧道成型质量与施工效率同步提升。这一工程不仅刷新了天津盾构施工纪录,更标志着中国从“跟跑”到“领跑”的技术跨越,为全球复杂地层隧道建设提供了“中国方案”。
京滨城际铁路的贯通,是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轨道上的京津冀”战略的里程碑成果。随着线路接入天津滨海机场,该枢纽将成为集高铁、航空、地铁于一体的综合交通节点,推动“空铁零换乘”从蓝图变为现实。更深远的影响在于,这条铁路与京唐城际、津兴城际等线路联动,将京津冀主要城市纳入“1小时通勤圈”,北京至天津机场最快30分钟直达,天津至雄安新区1小时可达。交通动脉的延伸,不仅缩短了时空距离,更激活了要素流动:天津滨海新区的物流枢纽地位因高铁网络强化,河北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效率显著提升,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有了更坚实的承载空间。数据显示,京津冀高铁总里程已突破2600公里,高速公路密度达全国2.7倍,区域经济“瓣瓣同心”的格局加速成型。
交通一体化的终极目标,是让百姓共享发展红利。京滨城际铁路贯通后,环京通勤定制快巴日均运送超8000人次,跨省地铁实现“一码通行”,京津冀17个县市居民“跨城生活”成为常态。更值得关注的是,铁路与机场、港口的无缝衔接,催生了“交通+文旅”“交通+商贸”的新业态:天津滨海机场新增城市航站楼,旅客可一站式完成值机与换乘;河北廊坊依托城际铁路引入北京科创资源,打造出佛罗伦萨小镇等文旅消费地标。与此同时,绿色出行理念贯穿始终——盾构浆渣循环利用、低碳建材应用等技术,让超级工程与生态保护并行。十年间,京津冀铁路旅客发送量增长53%,物流成本下降16%,百姓从“走得了”迈向“走得好”,区域发展的温度与质感跃然提升。
这条穿山越海的钢铁巨龙,不仅是中国基建的“超级名片”,更是区域协同发展的生动实践。它用毫米级的精度丈量发展高度,以“1小时生活圈”重构时空维度,最终在京津冀大地上书写出“流动中国”的壮丽篇章。(作者单位:广州北车辆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