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长桌,两排座椅,特朗普与近百位美国CEO的会面被媒体冠以“鸿门宴”之名。这场会面远非寻常的商业交流,而是一场权力与资本的公开共谋,标志着美国政商关系正在发生深刻转变。当国家领导人以个人魅力与政策承诺直接向商业精英招手,传统的权力边界开始模糊,一种新型的“政治-商业复合体”正在形成。
这一转变的核心在于权力与资本交换逻辑的显性化。特朗普不再掩饰以政策优惠换取企业支持的意图,企业家们也毫不避讳地以投资承诺换取监管松绑。这种赤裸裸的互惠交易,打破了战后美国长期维持的政商“ arms-length”距离传统,将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推向更加直接、更加功利的互动模式。税收减免、监管松绑、产业政策倾斜成为特朗普吸引企业回归的筹码,而就业承诺、工厂投资则成为企业家获取政治优惠的货币。
美国政商关系的这一转变对中国产生的影响复杂而深远。短期内,企业在美国的政策诱惑下可能重新考虑全球布局,一些外资企业可能放缓对华投资步伐,甚至考虑将部分产能迁出中国。但中长期看,这种基于个人关系和短期利益的政商联盟具有内在脆弱性——政策可能随政府更迭而突变,企业则可能面临未来的政治清算。中国市场的规模优势、产业链完整性和政策稳定性,仍然是全球资本难以替代的长期投资价值。
面对美国政商关系的变化,中国应当保持战略定力,继续深化市场化改革和营商环境优化。中国的优势不在于与美国进行零和博弈,而在于构建更加开放、透明、基于规则的市场体系。通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完善法治环境,中国可以打造更具吸引力的投资生态,让企业基于商业理性而非政治压力做出选择。
全球产业链的重构不会由单一国家的政治意志决定,而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特朗普的“鸿门宴”暴露了美国政治经济的深层矛盾,也提醒我们全球化正在进入一个新阶段——地缘政治与商业利益交织,民族主义与全球主义碰撞。在这种背景下,中国需要更加灵活务实地应对变局,既保持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又加速关键领域的自主创新,构建更加 resilient 的经济体系。
历史告诉我们,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建立在规则与制度之上,而非个人意志与短期交易。美国政商关系的转变既是挑战也是镜鉴,提醒我们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唯有坚持改革开放,完善法治建设,才能在全球经济大潮中行稳致远。中美之间的竞争,终将是发展模式与制度韧性的竞争,而在这场长期竞赛中,中国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和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