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文苑感言详细内容
律东延:以史为炬照前路,凝心聚力向复兴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律东延  日期:9/8/2025 字体: [大][中][小]

    历史的长河奔涌不息,既镌刻着过往的峥嵘岁月,更孕育着未来的无限可能。从鸦片战争后的山河破碎,到抗日战争的浴血荣光;从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波澜壮阔,百年征程印证着一个真理:历史承载过去,也启迪未来。站在新时代新征程的历史坐标上,全国各族人民唯有锚定方向、凝聚力量,方能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坚守思想之舵,方能行稳致远。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辉煌历程,正是一部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创新史。从毛泽东思想照亮中国革命的道路,到邓小平理论引领改革开放的航程;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回应时代课题,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擘画强国蓝图,党的指导思想始终与时俱进,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着根本遵循。当前,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更要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传承精神之魂,才能勇毅前行。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支撑伟大的事业。80年前,中国人民以3500多万同胞伤亡的巨大牺牲,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铸就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的伟大抗战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更是我们在新征程上攻坚克难的力量源泉。如今,我们虽远离了战火硝烟,但前进路上依然面临着改革发展的硬骨头、科技创新的卡脖子难题、国际环境的复杂挑战。唯有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血脉,才能在风险挑战面前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破解发展难题,打开事业新局。

    团结奋斗之力,必能成就伟业。“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从抗日战争时期的全民抗战,到新时代脱贫攻坚的举国同心;从抗击疫情的众志成城,到科技创新的协同攻关,历史反复证明,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没有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一心,就没有事业发展的磅礴伟力。当前,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需要我们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把个体的奋斗融入国家发展的洪流,把行业的进步汇入民族复兴的征程。无论是身处田间地头的农民,还是扎根生产一线的工人;无论是深耕科研的学者,还是坚守岗位的干部,只要我们同向同行、携手并肩,就能汇聚起“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强大合力。

    历史的书页不断翻过,时代的考题正在作答。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让我们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引,以伟大抗战精神为动力,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用团结奋斗的汗水,书写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崭新篇章!(石家庄市新乐市审计局)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