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呼唤担当,使命催人奋进。年轻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生力军,既是新时代的见证者,更是新征程的开创者。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善于担当作为不仅是个人成长的必修课,更是时代赋予的政治责任。唯有以“敢”字为先、“干”字当头、“实”字托底,方能在时代的浪潮中锤炼本领、彰显价值,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
一、担当作为是年轻干部的政治品格,需以“敢”字破题
担当作为是年轻干部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的政治态度,是其履行职责的核心要求。面对乡村振兴中的矛盾调解、突发事件中的紧急处置等关键场景,年轻干部必须主动靠前、迎难而上,成为稳定局面的“主心骨”。这种勇气源于对党的信仰的坚定和对人民利益的深切关怀。同时,在利益诱惑面前,年轻干部需坚守原则、不触碰纪律红线;面对错误言行时,要敢于亮剑、及时纠正。唯有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才能筑牢信仰之基,真正成为党和人民信赖的骨干力量。
二、担当作为是年轻干部的实践要求,需以“能”字立身
担当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与之匹配的能力。年轻干部若空有热情而无真才实学,终将陷入“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困境。因此,提升专业能力是基础,需主动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成为所在领域的“行家里手”;增强统筹能力是关键,需学会在复杂局面中分清主次、抓住要害,避免资源分散或片面决策;锤炼应变能力是考验,需在压力下保持冷静,迅速分析形势并制定解决方案。唯有在专业素养、系统思维和应变能力上不断打磨,方能在关键时刻顶得住、扛得起。
三、担当作为是年轻干部的成长路径,需以“实”字托底
担当作为的成效最终体现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年轻干部需警惕形式主义,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调研要“身入”更要“心入”,通过与群众深入交流,制定“接地气”的政策;政策落实要“做事”更要“成事”,建立跟踪问效机制,确保承诺事项件件有着落;工作方法要“守正”更要“创新”,在遵循规律的基础上运用数字化手段或共建共享机制,让传统工作焕发新活力。唯有以实绩回应群众期待,方能赢得信任与支持。
四、担当作为是年轻干部的时代使命,需以“责”字贯穿
年轻干部的担当关乎党和国家事业的未来。当前,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等重大任务需要接续奋斗,唯有以“责”字贯穿工作始终,方能不负时代重托。要树立大局意识,站在全局高度思考问题,兼顾本地利益与整体平衡;要强化协作精神,打破壁垒、整合资源,形成跨部门工作合力;要保持历史耐心,面对长期任务既要只争朝夕,也要久久为功,防止急功近利。唯有以系统观念、团队协作和战略定力推动事业进步,方能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华章。
“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李大钊先生的这句话,至今仍振聋发聩。年轻干部生逢盛世,当不负盛世,以善于担当作为的姿态,在攻坚克难中增长才干,在为民服务中实现价值,在接续奋斗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答卷。唯有如此,方能真正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在新时代的广阔天地中绽放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