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压变脸笔、“面包”笔记本、“早餐”橡皮擦……近年来,各类食品、卡通造型的笔记本、 橡皮、水性笔、笔袋等网红文具受到学生追捧。 层出不穷的创意文具引起不少学生和家长的热议。(9月12日《河南日报》)
眼下,随着“开学季”的到来,无论是实体文具商店,还是线上网购平台,文具销售又开始“火热”起来,减压变脸笔、“面包”笔记本、“早餐”橡皮擦……各种“创意文具”应有尽有。
据了解,这些“创意文具”,不仅价格普遍较高,而且也极易让孩子分心,更存有一定的安全风险隐患。比如:有一款文具盒,拿在手里很有分量,里三层外三层,还有一排小按键。但这款文具盒太“花哨”,并不实用,倒是更像一件玩具,极易让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而且,触动按键,冷不防就会从旁边弹出一个盒子,很容易弹伤眼睛。可见,不少“创意文具”已游离于边界之外。
笔者以为,防范“创意文具”游离于边界之外,还需多方发力。首先,主管部门应尽快制定并出台相关文具生产的行业标准,让生产厂家有“标”可依,对“标”生产,切忌各厂各“标”,无序生产,致使学生文具只有“创意”,而没有“边界”。其次,商家应积极承担起严把关的职责,拒绝采购“无边界”的创意文具,不要为了经济效益,不顾孩子的学习和安全,而采购“无边界”的创意文具,让孩子把文具当“玩具”。其三,学校老师应加强对学生购买文具的引导和教育,鼓励学生购买具有纯属于学习用品功能的文具,对“玩具化”文具学会说“不”。
同时,家长应担负起帮助孩子遴选文具的职责,对孩子选购文具要严格把关,不要轻易为孩子选购“无边界”“存安全”的创意文具,而应引导孩子购买实用性、安全性的文具。
此外,还有一点也很重要,那就是监管部门应加强“源头治理”。一旦发现厂家生产“无边界”“存安全”的创意文具,就应及时予以制止,不妨通过开罚单、列入“黑名单”、没收产品,甚至是从业禁止等多种处罚机制,让其既付出“经济代价”,又付出“诚信代价”,更付出“禁业代价”,倒逼其停止生产“无边界”“存安全”的创意文具。
我们相信,只要主管部门出台行业标准,商家拒绝采购,学校加强引导,家长严格把关,再辅以监管部门加强源头治理,就一定能守护好“创意文具”的边界和安全,从而让文具真正回归学习用品的属性和本位。(浙江省开化县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