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什邡市119名村干部违规领取失业保险金事件引发广泛关注,涉案金额高达150余万元,24人被立案查处。这一事件不仅暴露出个别基层干部的纪律意识淡薄,更凸显了失业保险制度监管的紧迫性与重要性。(10月10日人民日报)
失业保险金作为保基本、兜底线的政策性资金,旨在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促进其再就业。然而,什邡市部分基层干部却利用制度漏洞,既拿财政补助,又领失业保险金,形成“两头占”的违规局面。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政策初衷,更损害了失业保险制度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制度漏洞,监管盲区成违规温床。面对违规领取乱象,什邡市纪委监委迅速行动,联合多部门组建工作专班,展开专项排查。通过调取任职信息与失业保险金领取记录比对,实地走访核实,最终确认119名基层干部违规领取失业保险金。深入剖析此次事件,不难发现违规领取行为的发生与制度漏洞和监管盲区密切相关。一方面,村干部群体具有特殊性,大多数没有劳动合同、自行缴纳社保,在人社部门系统中容易被认定为“符合资格”。另一方面,村干部的任职动态未与人社部门信息系统互通,导致后续任职情况无法及时掌握,发放未能及时停止。这些制度疏漏为违规领取提供了可乘之机,使得个别干部心存侥幸,跟风效仿。
雷霆出击,专项排查显整治决心。在处置过程中,什邡市纪委监委兼顾力度与温度,鼓励干部主动说清问题,综合性质情节、认错态度、后果影响等方面,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分类甄别处置。最终,105人主动说明问题,24人被立案查处,违规资金全部追回,彰显了严惩违规行为的决心。更为严重的是,部分干部对失业保险政策缺乏基本认知,将保险金视为“福利”,在重新就业后未主动报告,继续违规领取。这种对政策的漠视和侥幸心理,不仅暴露了个人纪律意识的缺失,更反映出部分基层干部法治观念的淡薄。
此次事件也为失业保险制度的完善敲响了警钟。应建立健全失业保险申领全流程监管等制度措施。将专职干部违规领取失业保险待遇问题纳入专项整治范围,只有堵住制度漏洞,强化部门间信息共享,才能构建起严密的监管体系,确保失业保险制度真正惠及需要的人群。
失业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公平性和可持续性关乎社会稳定和民生福祉。违规领取事件再次提醒我们,必须严惩违规行为,筑牢失业保险“安全网”,让政策的阳光真正照亮需要帮助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