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毛细血管”,承载着稳就业、促创新、惠民生的重要使命。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其发展面临融资难、转型慢、人才缺等结构性难题,亟需政策红利的精准滴灌。2025年“一起益企”服务行动勾勒出政策惠企的清晰蓝图,唯有以系统思维构建“政策传导—资本赋能—人才支撑—数字转型—法治保障”的全链条服务体系,才能让政策“活水”真正流入中小企业发展的“田间地头”,激活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资金短缺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老大难”问题,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需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方协同”的融资服务生态,通过完善法规体系、创新融资模式、强化信用支撑,为企业发展注入“金融活水”。健全融资促进法治保障是基础。落实《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建立应收账款确权、流转、融资全链条监管机制,严厉打击恶意拖欠账款行为,保障企业现金流稳定。加快推动《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进程,明确中小企业融资支持条款,规范金融机构信贷行为,禁止歧视性融资政策,为企业融资提供刚性法律保障。同时,建立融资政策负面清单,严禁变相提高融资成本、附加不合理条件等行为,营造公平透明的融资环境。
人才是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破解“引才难、留才难、用才难”,需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协同、多元激励”的人才培养体系,打造适合人才成长的“强磁场”,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核心抓手。建立产业人才需求预测机制,引导职业院校、高校根据中小企业实际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开展“订单式”培养。推广现代学徒制,企业深度参与课程设计、实训基地建设,实现“教室—车间”“学习—实践”无缝对接。鼓励中小企业与高校共建产业学院、研发中心,开展定向培养、联合攻关,为企业输送“用得上、留得住”的实用型人才。例如,针对数字化转型需求,开设大数据应用、智能制造等定向班,培养兼具行业知识和数字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数字化转型是中小企业突破发展瓶颈、提升竞争力的必由之路,针对“不会转、不敢转、转不起”的痛点,需构建“平台支撑、场景牵引、服务赋能”的数字化转型生态,让数字技术真正成为企业提质增效的“加速器”。打造轻量化数字化解决方案是突破口。聚焦中小企业“小快轻准”需求,开发低成本、易部署、见效快的SaaS化服务产品,涵盖生产管理、供应链协同、市场营销等核心场景。例如,推出轻量化ERP系统、智能仓储管理软件、电商直播运营平台,帮助企业以“零门槛”接入数字技术。建设行业级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共性技术研发、测试验证、应用培训等一站式服务,降低企业转型试错成本。支持龙头企业开放数字化转型经验,建设“转型标杆工厂”,通过场景化演示、案例化教学,让中小企业直观感受数字化价值,消除转型顾虑。
中小企业的发展之路,既是破解难题的突围之路,更是政策赋能的成长之路。从政策精准滴灌到资本活水滋养,从人才根系培育到数字翅膀加持,从法治阳光普照到市场环境优化,唯有构建全要素协同的政策服务体系,才能让中小企业在时代浪潮中站稳脚跟、行稳致远。这不仅是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具体实践,更是夯实经济发展根基、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当千万中小企业在政策红利中茁壮成长,国民经济的“大树”必将根深叶茂、生机盎然。(新乐市杜固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