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行业法治文教科技详细内容
夏隆:家庭教育的底色,不是“赢”,是“相信”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夏隆  日期:10/14/2025 字体: [大][中][小]

    近日,一则“孩子考61分全家欢呼下馆子”的视频触动了无数人的心弦。安徽亳州一位身为儿科医生的梁先生,面对儿子数学考取的61分,与家人一同报以真诚的欢呼与庆祝。在他看来,比起分数,孩子的健康成长与正直品格更为重要。这一反常态的举动,在普遍为分数焦虑的社会氛围中,如同一股清流,向我们揭示了一个被许多人遗忘的常识:家庭教育的核心底色,不应是执着于“赢”,而是植根于心底的“相信”。

    在当下,一种功利主义的教育观弥漫在许多家庭之中。从“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早教焦虑,到“鸡娃”“牛蛙”的激烈比拼,孩子的成长过程被异化为一场以分数和证书为目标的军备竞赛。家长们疲于奔命,孩子们负重前行,教育的丰富内涵在某种程度上被简化为冰冷的数字排名。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梁医生一家的“佛系”与“欢呼”才显得如此珍贵。他作为一名儿科医生,坦言在医院目睹过太多因压力而陷入困境的孩子和追悔莫及的家长。这种独特的职业经历,让他深刻认识到,一个孩子的生命价值远高于一张成绩单,身心的健康与完整的人格,才是家庭最值得珍视的财富。

    梁家为61分真诚欢呼,这份看似“另类”的喜悦,恰恰是对“唯分数论”最温和却也最有力的反驳。它传递出一种可贵的教育理念:看见并珍视孩子的每一点努力与进步,尊重其作为独立个体的独特性,并全然接纳他的不完美。梁医生直言:“本身不是百分父母,干嘛非要孩子百分。”这句话道出了教育的平等性与现实性。父母自身并非完美,又如何能要求孩子事事顶尖?这种接纳,并非放弃或纵容,而是基于对生命成长规律的理解与尊重。他相信“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这份信任,给予了孩子一个宽松而安全的成长空间。

    梁医生所期望的“像朋友一样”的亲子关系,其基石正是“信任”与“平等”。在太多家庭中,亲子关系被异化为一种基于成绩的功利交换,爱的表达变得有条件。而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教育,让家成为孩子无论成败都可以安心停靠的港湾。这种无条件的接纳与爱,是孩子未来面对世界各种挑战时最坚实的精神后盾。

    当然,不执着于“赢”,并不意味着放弃教育的责任与引导。梁医生也强调,“没有让他们放弃”,而是“能上到哪一步就上到哪一步”。这是一种平衡的智慧——我们既要对孩子抱有积极的期待,又不能让其成为窒息孩子天性的枷锁;我们既要重视学业,更要明白分数仅是孩子成长多维图谱中的一维。他提及自己也是“初中之后才开始弯道超车”,这提醒我们,孩子的成长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早期的一时快慢并不能定义终身的成就。保护并激发孩子内在的动力与好奇心,远比在短期分数上斤斤计较更有长远价值。

    当梁医生全家为一张刚刚及格的试卷欢呼时,他们欢呼的并非61分这个数字本身,而是孩子克服困难取得的进步,是生命成长中展现的坚韧,是每一个微小努力都值得被看见和肯定的价值。这样的家庭教育,赋予孩子的将是一颗强大而温暖的内心,让他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能够从容面对得失,宠辱不惊。

    归根结底,家庭教育的温暖底色,从来不是由“赢”来定义的,而是由“相信”来铺就的——相信每个生命都有其独特的花期与成长轨迹,相信健康的成长比狭隘的成功更重要,相信孩子的未来拥有无限可能。当我们学会用信任取代焦虑,用接纳化解苛责,用陪伴支持成长,我们才能真正为孩子的生命打下最明亮、最温暖的底色,赋予他们行走广阔天地、迎接丰富人生的无尽勇气与力量。(作者单位:新城镇人民政府)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