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母婴室相关话题多次引发社会关注。从广东宝妈在影楼喂奶被监控拍下,到苏州宝妈哺乳时被老人突然拉开隔间门帘,再到广州动物园母婴室无锁、无空调、上不封顶,这些看似孤立的事件,其实反映出一个共同的问题:公共场所母婴设施建设与实际使用需求之间,还存在不小的落差。(10月16日《大象新闻》)
国家卫健委等部门早在2021年就印发了《母乳喂养促进行动计划(2021-2025)》,提出到2025年公共场所母婴室配备率要达到80%以上。从目标数字看,这是个不小的进步。但数字背后,更重要的是这些母婴室能否真正发挥作用。调查显示,超过六成的妈妈因为哺乳不便而减少外出。这意味着,母婴室不仅要“中看”,更要“中用”。
问题出在哪里?首先是硬件配置不到位。有的母婴室只是挂个牌子,里面连最基本的座椅、洗手台都没有;有的隔间不封闭、门锁损坏,甚至没有空调,在炎热天气里根本无法使用。其次是管理维护不到位。很多母婴室长期无人打理,卫生状况堪忧,设备损坏也无人修理。更重要的是,公众对母婴室使用规范的认知不足,导致隐私保护意识薄弱,甚至出现随意闯入、拉开门帘等情况。
这些问题看似是几平方米的小事,却直接影响着母亲们的出行体验和生活质量。对于哺乳期妈妈来说,母婴室不仅是一个喂奶的地方,更是一个能让她们在公共空间中安心、体面生活的基础设施。如果这些空间设计不合理、管理不到位,就等于在无形中为母亲们设置了外出障碍,让她们在家庭和社会参与之间做出艰难选择。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首先,建设标准要细化并严格执行。相关部门应该制定更具体的母婴室设计规范,包括空间大小、私密性要求、必备设施等,并建立定期检查机制,确保标准落地;其次,管理责任要明确。无论是商场、景区还是交通枢纽,都应该有专门的部门负责母婴室的日常维护和清洁,及时处理设备故障;同时,要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从观念上真正重视母婴友好环境的建设,提高大家对母婴室使用规范的认知,尊重哺乳妈妈的隐私和需求。
母婴室不仅仅是一种设施,更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从“中看”到“中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只要我们能够从每一个母婴室的细节做起,从每一次公众的理解和尊重做起,相信总有一天,母婴室会真正成为妈妈们外出时的“避风港”,而不是又一个困扰她们的难题。(作者单位:荒佃庄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