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接班人,其作风修养直接关系到未来发展的成色。中央八项规定不仅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更是年轻干部成长路上的 “指南针” 与 “护身符”。在诱惑增多、考验叠加的当下,年轻干部唯有以八项规定为翼,时刻绷紧纪律之弦、坚守为民初心,才能在干事创业中守住底线、行稳致远,展现出清正廉洁的青春姿态。
以八项规定为 “思想罗盘”,年轻干部能筑牢廉洁初心的 “防火墙”。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干部,正值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期,对权力、利益的认知尚未完全成熟,容易成为 “围猎” 的目标。有的不法分子以 “人情往来” 为幌子送礼品、拉关系,有的用 “网络红包”“数字消费券” 等隐形方式输送利益,若缺乏纪律意识,很容易陷入 “温水煮青蛙” 的陷阱。八项规定如同 “思想罗盘”,明确告知年轻干部 “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从 “不接受超标准接待” 到 “不违规使用公车”,从 “精简会议文件” 到 “杜绝形式主义”,每一条要求都是对廉洁底线的清晰界定。近年来,多地针对年轻干部开展 “八项规定专题培训”,通过典型案例剖析、廉政谈话等方式,让年轻干部早打 “预防针”、增强 “免疫力”。事实证明,将八项规定内化于心,能帮助年轻干部在面对诱惑时保持清醒,从源头上杜绝 “第一次” 的侥幸,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根基。
以八项规定为 “行动标尺”,年轻干部能锤炼为民服务的 “真本领”。八项规定的核心不仅是 “约束”,更是 “导向”—— 它引导干部摆脱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束缚,把精力投入到为民办实事中。年轻干部学历高、思维活,但也容易存在 “重理论轻实践”“重痕迹轻实效” 的问题。八项规定中 “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 等要求,恰好为年轻干部指明了干事方向:与其在办公室写 “空泛报告”,不如深入田间地头听群众心声;与其在会议室开 “冗长会议”,不如沉到基层解决 “急难愁盼”。在乡村振兴一线,年轻干部们践行八项规定精神,骑着电动车走村入户,帮村民算 “增收账”、找 “致富路”,不搞 “形象工程”、不做 “表面文章”;在政务服务窗口,他们推行 “最多跑一次” 改革,简化办事流程,用耐心服务化解群众的 “办事难”。这些实践证明,以八项规定为行动标尺,能让年轻干部跳出 “务虚” 的误区,在为民服务的实践中锤炼解决问题的能力,让青春在实干中绽放光彩。
以八项规定为 “成长阶梯”,年轻干部能铺就长远发展的 “阳光道”。廉洁是干部的 “生命线”,更是年轻干部行稳致远的 “压舱石”。有的年轻干部急功近利,为追求 “快速晋升” 搞 “政绩工程”,甚至触碰纪律红线,最终断送前途;而那些坚守八项规定、清正廉洁的年轻干部,虽可能少了些 “短期光环”,却能凭借扎实的作风、过硬的实绩赢得组织信任与群众认可。八项规定为年轻干部划定了 “安全区”,也搭建了 “成长阶梯”:它让年轻干部明白,干部的成长不是靠 “关系”“捷径”,而是靠 “清廉”“实干”。近年来,多地在干部选拔任用中,将遵守八项规定情况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对廉洁自律、作风优良的年轻干部优先提拔重用。这充分说明,以八项规定为准则,年轻干部能在职业生涯初期就养成良好作风,避免 “走弯路”“栽跟头”,为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真正实现 “成长无风险、前途有保障”。
年轻干部的成长,既要 “敢闯敢干” 的冲劲,也要 “清正廉洁” 的定力。八项规定不是 “紧箍咒”,而是助力年轻干部高飞的 “翅膀”。唯有将八项规定融入日常、化为自觉,年轻干部才能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既干出 “青春业绩”,又守住 “清廉本色”,成为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干部。若你对文章中的案例类型、语言风格有调整需求,欢迎随时沟通。(作者单位:石家庄市新乐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