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年轻干部作为事业发展的生力军,若想在岗位上干出实绩、赢得民心,就必须褪去“书生气”、多沾“泥土味”,让脚步扎根基层、身影融入群众,在“脚下粘泥”中践行初心、增长才干。
脚下粘泥,是褪去浮躁、扎根基层的清醒认知。刚走出校园的年轻干部,不乏理论知识和创新想法,但往往缺了点与群众打交道的“烟火气”,容易陷入“纸上谈兵”的误区。有的习惯坐在办公室看报表、听汇报,对基层情况的了解停留在文字层面;有的下基层“走马观花”,车子开到村口、脚步止于院外,没真正走进田间地头、坐到群众炕头。殊不知,基层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群众的急难愁盼、工作的堵点难点,都藏在沾满泥土的脚步里。只有主动放下“架子”、扑下“身子”,踩着田埂问收成、围着灶台听诉求,才能打破“信息壁垒”,摸清基层的真实情况,让决策更接地气、更合民意。
脚下粘泥,是直面问题、破解难题的务实担当。基层工作千头万绪,既有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也有民生保障的具体诉求,每一件事都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年轻干部不能因基层条件苦、任务重就畏缩不前,更不能因问题复杂、矛盾尖锐就绕道而行。要以“沾泥不怕脏、涉险不畏难”的劲头,主动到矛盾多、困难大的地方去“啃硬骨头”。比如在乡村振兴一线,既要走进果园大棚摸清产业短板,又要对接市场需求找准发展路径,用脚步丈量土地的厚度,用实干破解增收的难题;在社区治理前沿,既要逐户走访了解居民诉求,又要牵头协调化解邻里矛盾,让“柴米油盐”的小事有人管、“急难愁盼”的大事有回应。唯有在“脚下粘泥”的实践中直面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真正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脚下粘泥,是汲取养分、成长成才的必经之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基层是最好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年轻干部在“脚下粘泥”的过程中,既能从群众的朴实话语中感悟处世智慧,从基层的实践经验中提炼工作方法,又能在直面复杂局面、处理具体问题时,锤炼统筹协调、应急处突的能力。那些在田间地头学会的“土办法”,在家长里短中摸清的“活情况”,都是书本上读不到、办公室学不来的宝贵财富。正如许多扎根基层的年轻干部所言,“每一次脚下沾泥,都是一次能力的淬炼;每一次与群众交心,都是一次思想的升华”。只有在基层的“泥土”中充分汲取养分,才能摆脱“本领恐慌”,成长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年轻干部的成长没有捷径可走,唯有把“脚下粘泥”作为一种工作常态、一种价值追求,扎根基层不浮躁、直面问题不退缩、服务群众不懈怠,才能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用沾满泥土的脚步走出属于自己的成长之路,用实实在在的业绩书写青春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