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企业论坛党建廉政详细内容
贾锶锶:年轻干部需要早为,有为,善为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贾锶锶  日期:10/14/2025 字体: [大][中][小]

   “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年轻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生力军与接班人,其成长与作为直接关系到民族复兴伟业的推进速度与质量。在新时代的广阔舞台上,“早为”是青春的姿态,“有为”是使命的答卷,“善为”是能力的标尺,三者层层递进、互为支撑,共同构筑起年轻干部干事创业的行动指南。

   “早为”是青春最鲜明的底色,是杜绝“躺平”、拒绝“佛系”的主动担当。“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年轻干部正处于学习能力最强、精力最充沛、思想最活跃的黄金时期,此时的每一分积累都将成为未来的基石,每一次尝试都可能孕育突破。若在该奋斗的年纪选择安逸,在该冲锋的时刻选择退缩,不仅会辜负组织的培养与人民的期待,更会在岁月流逝中错失成长的最佳机遇。从“把青春献给扶贫事业”的黄文秀,到“用生命践行初心使命”的李夏,他们正是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早为”意识,在基层一线迅速扎根、快速成长,用青春的脚步丈量民情,用年轻的肩膀扛起责任,在最美好的年华书写下最动人的奋斗篇章。

   “有为”是干部最核心的职责,是检验初心、诠释担当的根本标准。“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有为”并非空洞的口号,而是体现在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完成一项项具体任务中的实在业绩。它意味着在乡村振兴的战场上,能因地制宜谋产业、促增收,让乡亲们的腰包越来越鼓;在科技创新的浪潮中,能勇闯“无人区”、突破“卡脖子”技术,为国家发展注入新动能;在服务群众的窗口前,能耐心倾听诉求、高效办理业务,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与温暖 。“有为”拒绝“做样子”“走过场”的形式主义,反对“雷声大、雨点小”的官僚作风,它要求年轻干部以“钉钉子”精神扎根岗位,以“啃硬骨头”的勇气直面挑战,用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实绩,回答好“为谁执政、为谁用权、为谁谋利”的时代之问。

   “善为”是成事最关键的能力,是提升效能、行稳致远的智慧保障。“有为”需以“善为”为前提,若无科学方法与过硬本领,即便有“早为”的热情、“有为”的决心,也可能陷入“蛮干盲干”的误区,甚至“好心办坏事”。“善为”,首先要“善学”,年轻干部需持续加强理论武装,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同时广泛涉猎业务知识、法律法规,以深厚的学识储备为决策与行动提供支撑;其次要“善谋”,面对复杂问题时,不能“拍脑袋”决策,而应深入调研、多方听取意见,学会“弹钢琴”,分清轻重缓急,找准问题的关键症结与最优解决方案;最后要“善省”,在每一项工作完成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既要肯定成绩,更要正视不足,在复盘反思中不断优化工作方法、提升工作能力,真正实现“谋定而后动,谋深而行远” 。

    早为者先声夺人,有为者行稳致远,善为者事半功倍。新时代为年轻干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舞台,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年轻干部唯有将“早为”的热情、“有为”的担当与“善为”的智慧融为一体,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主动投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方能在时代的浪潮中乘风破浪,成长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