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企业论坛法治论坛详细内容
冯淑清:文印店并非“法外之地”——涉密复印需筑牢三重防线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冯淑清  日期:11/9/2025 字体: [大][中][小]

     某地副科级以上干部花名册、某市人防工程相关文件、某市域内水文资料,甚至包括秘密、机密级文件……这些涉密敏感信息本应存储在各党政机关的涉密电脑里,却出现在单位周边不起眼的文印店中,带来的失泄密隐患不容小觑。(11月6日澎湃新闻)

    国家安全机关披露的案例,撕开了日常办公的保密漏洞。在复印打印成为办公“刚需”的今天,文印环节的风险如同隐藏的“暗哨”,既反映出部分人员保密意识薄弱,也凸显了涉密文件全流程管理的短板。守护国家安全,必须堵住这一保密防线的“薄弱一环”,让文印店从“风险点”变为“安全岗”。

    文印店的泄密风险,藏在“看不见的角落”。复印机硬盘的残留数据可通过技术还原,接入互联网的电脑易遭网络攻击,随意摆放的文件、未销毁的废品更是直接留下泄密缺口。看似普通的复印操作,实则是对保密意识的无声考验。   

    “凡大事皆起于细”,保密工作尤需注重细节。《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明确要求涉密载体处理符合安全规范,而国家秘密载体印制资质的严格标准,更彰显了涉密印制的严肃性。文印环节的保密从来不是单一责任,而是贯穿文件流转的系统工程。从选择合规场所、确认文印店资质,到规范文件废品销毁,每一个细节都关乎信息安全,忽视任一环节都无异于在国家安全防线中留“后门”。

    筑牢文印环节保密防线,需意识、管理、监管“三重发力”。首先,意识觉醒要激活“内生力”。公职人员与涉密人员要摒弃侥幸心理,牢记“事以密成,语以泄败”,将“涉密文件不外送,外送必选合规店”内化于心,绷紧保密之弦,杜绝“无密即公开”的错误认知。

    其次,规范流程要筑牢“硬屏障”。单位应完善涉密文件印制规范,优先使用内部涉密设备;确需外印的,必须选择具备资质的机构,签订保密协议并全程监督。个人文印敏感文件时,应自带设备、现场删除电子痕迹,用文件粉碎软件确保数据不可恢复,从操作层面阻断泄密渠道。

    再者,纪律监管要拧紧“紧箍咒”。相关部门要加强文印店保密排查,严查无资质承接涉密业务的行为;畅通12339举报渠道,鼓励公众监督失泄密线索。文印店自身也需落实主体责任,规范设备存储与废品销毁流程,拒绝成为泄密“帮凶”。(阜城县漫河镇党建办)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