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法治前沿党政人大详细内容
碧江区“三个聚焦”助力沿河县决战脱贫攻坚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肖东  日期:2020/3/26 字体: [大][中][小]

    按照市委、市政府“9+2 ”区县共同支持沿河县产业发展帮扶协作模式,碧江区汇聚全区之力,突出重点关键、加强要素支撑,强化党委统揽统筹,精准制定帮扶举措、汇聚多元帮扶资源、规划产销帮扶路径,灵活运用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齐心协力助力沿河打赢深度贫困歼灭战、与全市同步小康。

    聚焦党委统揽统筹,精准制定帮扶举措。一是强化党委统筹抓方向。在铜仁市各区县支持沿河县产业发展专题会议召开后,区委迅速组织召开常委会,研究帮扶沿河县具体措施,从资金、项目、产业、就业等方面给予全力帮扶,重点支持生猪代养、食用菌等产业,助推沿河县产业尽快加快发展。制定《碧江区帮扶沿河县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工作方案》,成立以区委书记、区长为双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抽调脱贫攻坚中面上统筹、项目建设、资料整理等工作中的得力干将,组建驻沿河帮扶工作队、易地扶贫搬迁就业工作组、村结对帮扶工作组、“千企帮千村” 工作组,从“整合资源跨区域帮扶”和“就地提高沿河搬迁碧江贫困户收入”两个领域着力,压紧压实帮扶责任,助力沿河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二是注重实地调研明思路。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率队赴沿河对接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工作,组织区内26家有实力的非公企业和3个村(社区)负责同志实地考察沿河县板场镇产业发展现状,帮助理清产业发展思路,细化帮扶措施。碧江区河西街道、环北街道、滑石乡3个乡(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分别率队到沿河县对结对帮扶的村(社区)开展调研,根据调研情况制定帮扶计划,在产业发展、村级建设、基层党建等方面,制定了12条具体帮扶措施。同时,明确专人抓好结对帮扶沿河县工作,各村(社区)每月到所帮扶村蹲点指导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3天,真正做到真帮实扶,协助解决产业发展不好、集体经济薄弱、带富能力不足等问题。三是支持就业创业稳增收。聚焦沿河县易地扶贫搬迁至碧江区的搬迁群众稳定就业问题,整合区内教育培训资源,开设移民搬迁群众职业技能培训班,设置养老护理、月嫂、挖掘机、厨师等培训科目,提高移民搬迁户就业技能,增强稳定就业创业能力。依托区内裕国菇业项目,为搬迁群众搭建就业创业平台,采取第一年免租的形式,鼓励搬迁户在园区承租一个大棚,免费提供技术指导服务和保底收购,确保每个大棚收入不低于2.4万元以上。结合项目用工需求,优先聘用移民搬迁户到园区务工,确保搬迁户稳定就业。同时,统筹区内200余家企业2000余个就业岗位,优先满足沿河县板场镇符合条件的贫困劳动力就业需求,保障贫困户有工作可做、有薪金可领。 

    聚焦村企合力扶持,汇聚多元帮扶资源。一是“村村结对”强带动。坚持以党建引领为关键,3个村(社区)紧扣帮扶村产业发展实际情况,在实地调研后,重点从帮助建强基层组织、发展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等方面制定“村村结对”帮扶方案,并由所在乡级党(工)委会议、区委组织部部务会逐级研判,对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进行论证,确保各项帮扶措施取得实效。环北街道铜江社区整合资金65万元,帮助塘坝村发展食用菌种植产业15万棒;河西街道茅溪村支持资金80万元,帮助刘家村发展100亩黄花菜及辣椒种植产业和生猪代养项目;滑石乡老麻塘村支持资金50万元,帮助边疆村发展中药材(菊花)15亩,折耳根、茄子等蔬菜41亩,肉鸽养殖3000羽,利益联结边疆村134户贫困群众。二是“村企结对”注活力。以“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为契机,区内26家企业对沿河县板场镇贫困村进行全覆盖结对帮扶,以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医疗扶贫、公益扶贫为主要帮扶载体,通过“一对一”的帮扶模式,带动帮扶村贫困户增收。聚焦脱贫攻坚“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核心指标,为贫困户提供床256张、衣柜586个、被条669套、衣服264套、鞋子217双,着力改善贫困群众的生活条件,提高群众满意度。铜仁宏昕康新中医医院有针对性的制定帮扶板场镇河沟村方案,不定期组织医疗队到村开展义务诊疗,对当地患病群众提供治疗方案,并联合贵州红十字宏昕康基金会,对困难家庭、建档立卡贫困户因病住宏昕康医院治疗的减免治疗费用,防止村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三是“考察培训”增动能。举办脱贫攻坚专业培训班,承担学习培训期间交通费、食宿费、培训费,主动邀请沿河县扶贫干部到碧开展培训,拓展视野、更新观念,增强脱贫攻坚本领。积极组织帮扶村致富能手、“两委”人员等到碧考察,学习集体经济管理模式,提高产业发展能力素质,增强带富能力。充分运用区内白水贡米、折耳根、食用菌、中药材(菊花)等特色产业技术、管护、销售等方面优势,组织产业技术专业人才为帮扶村提供技术指导,提高帮扶村产业发展科学化水平。铜江社区组织食用菌种植专业人员到塘坝村开展常态化专业种植培训,为塘坝村食用菌种植提供技术支撑;老麻塘村开展“1帮1”活动,组织10名致富能人联系边疆村10名致富能人,做到产业发展技术共商、信息共享、经验共鉴。

    聚焦特色产业发展,规划产销帮扶路径。一是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在前期对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对口帮扶点沿河县板场镇实际,整合资金800万元帮扶板场镇爱华村、大坨坝村、东红社区发展生猪代养产业。项目建成后,各代养点将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养殖场+农户”的管理模式,由农业龙头企业贵州御咖牧业统一提供猪苗、饲料和养殖技术,并统一回收,预计年出栏生猪共12000头,将带动当地没有产业覆盖的1229户群众户均增收3000元。同时,26家企业和3个村(社区)根据被帮扶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帮助培育发展食用菌、中药材、折耳根、黄花菜、辣椒、茄子等产业,统一进行发展规划、种子供应、技术指导、产销对接,培育壮大帮扶村实体经济,带动帮助当地群众稳定可持续增收。二是健全发展运行机制。以深入调研为载体,3个村(社区)对帮扶村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转情况进行全面摸排,分析研判村级专业合作社日常运营、班子队伍、利益联结等关键要素,建立健全工作运行机制,推动合作社实体化运作。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鼓励碧江农业龙头企业与帮扶村合作,在帮扶村建立企业原料生产加工基地,打造产业发展共同体,实现企业和农户双赢。完善帮扶村农民专业合作社与扶贫产业项目的利益联结机制,优化农户、企业、合作社、村集体在产业链、利益链中的份额,让贫困群众分享发展红利,变简单“扶持到户”为“效益到户”,确保群众获得稳定收益。三是拓宽产品销售渠道。聚焦各帮扶村农特产品类别,充分发挥区内市场优势,及时吸收消化各类农特产品,切实解决各企业和农户生产的后顾之忧。依托华联玛客超市设置产品直销点,直接把帮扶村合格农产品搬上超市货架,减少中间转售成本,保障帮扶村经济主体收益。利用中心城区的有利位置,在铜仁宏畅果蔬市场设置500平方米的农特产品直销区,用于沿河县农特产品销售,免收一切费用,助力沿河县农特产品出山。建立市场对接机制,碧江相关村(社区)合作社与各被帮扶村建立购销合作关系,必要时保底进行全面收购,确保打通产业发展“最后一公里”,提高群众收益。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