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法治论坛党建廉政详细内容
马超:基层干部要善于做解释工作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马超  日期:2023/10/31 字体: [大][中][小]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秋季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上提出,干部特别是青年干部要提高七种能力,其中,群众工作能力是重要能力本领之一,对基层的干部来讲,这一能力显得更为重要,其中善于向群众做好解释工作,是提高群众工作能力的关键一环。解释问题的目的是消除群众疑惑,有纠偏归正的成分,需面对不同层面的群众和不同的问题常态化做好解释,才能改进这一思想工作方法和熟练掌握技巧。

    一是必须有厚实的政策转化本领和专业知识支撑。基层干部的劝解释疑工作不同于一般的群众户家争理夺理,是用地方特点和群众喜欢的语言把上级要求说清楚,把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交织的“扣”或“结”解开,啃硬茬子应在政策依据的解释转化上下功夫,不是生搬政策条文,更不是把上边要求的内容简单机械重复,而是把政策的惠民性与群众实际利益获得周期、方式的有机结合。同时随着群众从业多元化多业态还需掌握多门专业知识,说行话、眼界宽、视野广,让群众听得顺、听得进,没有这些方面的及时“充电”和“实战”锻炼,单靠传统的热情、感情、面子拘、亲情帮不一定达到好效果。

    二是必须有精准的思辨力和拉家常的耐心劲。有的群众与基层干部交流问题也有很多的“刁难”成分,包括断章取义、专挑有利于维护自身利益的角度和文字话语偏见“对答”,基层干部不能以偏概全的定为“不说理”,不能以无法说无法解释而放弃,必须保持比普通群众更有耐心的韧劲,精于思辨,破解群众“刁钻古怪”想法,不是“斗嘴”而是“斗力”,不是争胜斗气,而是智胜顺气,需要基层干部思维敏捷、反应迅捷,抓住问题关键点破题,牢牢掌握思辨主动权,不要偏离问题的实际,而被对方“表情”“表象”一类带离了方向,失去了主动,致使解释偏离主线。同时,善与对方“拉家常”“摆常理”,用群众喜欢的语言和方式耐心细致地解释问题,包括群众自身的认识偏执,善于协商于群众和问题之间。有的问题之所以难解难破,是同群众的认识层次偏低、诉求杂乱、期望值高不可攀而造成,更需坐下来与群众“细枝末节”地理论、不厌其烦地讲解,切忌生出比群众还暴的脾气,于解决问题无益。

    三是必须有坚定的群众观念和练就扎实服务基本功。擅长解释问题是服务群众的一种外在体现形式,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提高群众工作能力时指出,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基层千部无论解释何类问题都要坚持群众观点,立足为群众服务的角度和站位,这一点已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服务企业等多领域多方面予以体现,练就扎实的服务基本功,随着疫情形势、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要陆续炼实服务基层群众“最后一百米”的硬功夫。在为企业服务中,要细致地做好疫情形势及上级要求的解释工作,切忌拿所谓硬性规定单一压制企业,使其心理上难以接受。在组织社区群众持续保持抗疫警惕性时,要细心解释国际国内疫情形势和地区防疫工作的最新动态,增强常态化抗疫意识。基层各级干部做解释工作要有更高的站位和更宽的视野,系统地把国内外经济因素、疫情因素与时下一些地方存在的经济社会问题、群众利益问题相结合,增加关联性,增强解释的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群众性与专业性相结合,进一步提升解释问题的实际效能。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