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普通诊和专家诊均显示“号满”,有的陪诊师却称加价300元就能挂到,甚至能办理加急检查、加急住院。患者挂不到的专家号,为何“陪诊师”能挂到?(12月7日《工人日报》)
近年来,“陪诊师”的出现,无疑为解决患者的就医问题提供了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一方面,“陪诊师”对医院的就诊布局相当熟悉,既能帮助患者节省就医时间,又能帮助患者规避就医麻烦,从而提升问诊效率。另一方面,“陪诊师”也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医院的医疗秩序,提升了医院医疗资源效能的发挥。可以说,“陪诊师”的出现无疑是一种好现象。
但由于“陪诊师”这一新兴职业目前还没有被纳入人社部发布的《国家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中,而且,行业标准、专业规范、收费标准等也没有一个统一要求,因而事实上,“陪诊师”还处于无序发展状态,不是上岗成本低、门槛低,就是服务不到位、服务质量差。有的甚至还充当“黄牛”“号贩子”,干扰正常就诊秩序,加重患者经济负担。这说明,“陪诊师”还游离于规范之外。
笔者以为,防范陪诊师成“号贩子”亟须行业规范。一方面,相关职能部门应尽快为“陪诊师”完善行业规范和标准,包括设置准入门槛、持证上岗、规范收费标准、建立备案登记制度等,让其有“规”可循,有“标”可依,对“标”服务。切忌各人各“规”,各人各“标”,无序发展。另一方面,相关职能部门应尽早把“陪诊师”纳入到新职业分类当中来,并按照相关的行业要求予以规范指导和严格管理,促使其在规范中有序、健康、良性地发展。
除了行业规范外,医院还应堵上挂号系统漏洞,严格实行实名认证制,在挂号系统设置自动识别黄牛号功能,并在扩大号源、畅通挂号渠道、优化完善挂号系统等方面下足功夫。同时,医院也要加强医务人员医德培训,防范“内部人”与陪诊师里应外合,助推陪诊师成为黄牛、号贩子。此外,患者也应意识到与黄牛、号贩子交易存在经济损失、信息泄露风险,应通过正规渠道挂号就诊,从而压缩黄牛、号贩子的生存空间。
只要通过完善行业规范,纳入新职业分类,再辅以医院堵上漏洞、扩大号源、加强医德培训,就一定能有效防范陪诊师成为黄牛、号贩子,从而让“陪诊师”既能满足更多患者陪诊就医的需求,又能带动这一新兴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成为一种双赢的诊疗服务新职业。(浙江省开化县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