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企业论坛党建廉政详细内容
许海军:打通基层工作“最后一公里”共筑和谐美好社会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许海军  日期:2/5/2025 字体: [大][中][小]

    在基层治理的广阔舞台上,每一环节都至关重要,而“最后一公里”无疑是连接政策与民众、服务与需求的桥梁。它关乎政策的真正落地,关乎群众福祉的切实提升。古语所言:“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这句话深刻揭示了基层工作的核心——以民为本,利民为先。因此,打通基层工作“最后一公里”,是构建和谐美好社会的必然要求。

    强化基层队伍建设,提升服务效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基层队伍是打通“最后一公里”的直接执行者,他们的能力和素质直接影响着政策执行的效果。在一些偏远地区,由于基层工作人员数量不足、能力有限,导致政策传达不及时、服务不到位,群众需求难以满足。例如,某山区小镇因缺乏专业的医疗人员,导致村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突出。针对这一问题,强化基层队伍建设显得尤为迫切。一方面,应加大对基层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力度,提升他们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另一方面,要积极引进和留住人才,通过政策倾斜、待遇提升等措施,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基层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政策在基层得到有效执行,服务在群众中真正落地。

    创新服务模式,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创新是打通基层工作“最后一公里”的不竭动力。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群众的需求日益多元化、个性化。传统的服务模式已难以满足群众的需求,必须创新服务模式,提供更加精准、便捷的服务。以社区治理为例,一些社区通过引入“智慧社区”理念,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了社区服务智能化、精细化。居民只需通过手机APP就能轻松办理各种事务,大大提升了服务效率和群众满意度。因此,我们应积极探索和推广新型服务模式,以更加开放、包容、创新的态度,满足群众的多元化需求。

    加强群众参与,激发基层治理活力。“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群众是基层治理的主体,他们的参与和支持是打通“最后一公里”的关键。只有让群众真正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来,才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在某城市老旧小区改造中,政府充分听取居民意见,将居民的需求和意愿融入到改造方案中。这一做法不仅赢得了居民的支持和配合,还促进了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我们应建立健全群众参与机制,通过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确保政策和服务更加贴近群众需求。

    打通基层工作“最后一公里”,需要我们从强化基层队伍建设、创新服务模式、加强群众参与等方面入手,共同努力、久久为功。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政策在基层得到有效执行,服务在群众中真正落地,共同构筑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作者单位:定兴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