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法治论坛党建廉政详细内容
李欢:让真心服务群众成为年轻干部成长“标配”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李欢  日期:3/3/2025 字体: [大][中][小]

    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他们的成长方向不仅关乎个人前途,更关系群众福祉和社会发展。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唯有将“真心服务群众”内化为年轻干部的成长基因,外化为干事创业的行动准则,才能让青春在为民服务的实践中绽放光彩,让成长之路与群众期盼同频共振。

    一、以“向下扎根”的自觉厚植为民情怀

   “根深方能叶茂”,年轻干部的成长离不开基层这片沃土。只有俯下身子、扎根一线,才能读懂群众的“喜怒哀乐”,感知民生的“酸甜苦辣”。驻村入户调研、田间地头问需、街头巷尾倾听……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实则是锤炼作风、涵养情怀的“必修课”。年轻干部要主动走出办公室的“舒适圈”,少一些“纸上谈兵”,多一些“脚下沾泥”,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中培养共情能力,在参与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实践中深化对“我是谁、为了谁”的认知。唯有脚下沾满泥土,心中才能沉淀真情。

    二、以“枝叶关情”的温度提升服务质效

    服务群众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体现在“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细节里。年轻干部既要胸怀“国之大者”,也要聚焦“民之小事”——从帮助村民打通灌溉水渠,到为社区老人代办医保;从推动老旧小区改造,到利用直播技术为农产品“代言”,群众的获得感就蕴藏在这些具体而微的实事中。新时代的为民服务,既要传承“焦裕禄式”的奉献精神,也要善用数字化工具、创新服务模式,让政策落实更精准、群众办事更便捷。年轻干部需以“将心比心”的态度,把群众的“问题清单”转化为自己的“履职清单”,用行动诠释“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

    三、以“久久为功”的韧劲锤炼服务本领

    服务群众不能“一阵风”,贵在持之以恒。年轻干部要警惕“打卡式”帮扶、“盆景式”调研等形式主义倾向,真正把服务群众作为终身课题。一方面,要练就过硬本领,在政策学习中把握方向,在矛盾调处中积累经验,在应急处突中磨砺胆识;另一方面,需建立长效机制,例如通过结对帮扶、定期回访、群众评议等方式,确保服务不走过场、不打折扣。更重要的是,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群众的“笑脸”当作最好的考核指标,让“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成为青春底色。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年轻干部的成长之路,本质上是一条与群众同心同向的奋斗之路。当真心服务群众成为年轻干部的思想自觉和行动习惯,当“标配”意识转化为“主动作为”的担当,我们必将见证更多“青春力量”在为民服务的实践中淬炼成钢,绘就新时代干群同心的最美画卷。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