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法治论坛党建廉政详细内容
徐蕾:基层干部要在防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上下真功求实效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徐蕾  日期:4/10/2025 字体: [大][中][小]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同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作风格格不入,是党和人民的大敌。不断健全防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制度机制是新时代新征程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重要抓手,也是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持续深化纠治‘四风’,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健全防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制度机制”,为不断健全防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制度机制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既要优化考核机制。考核是指挥棒,只有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才能引导基层干部将精力投入到实际工作中。要减少对文件、会议、台账等“显性指标”的依赖,更多关注群众的满意度、问题的解决率等“隐性指标”。例如,可以通过第三方评估、群众满意度调查等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基层工作成效。

    又要加强干部作风建设。 基层干部是基层治理的主力军,其作风直接决定了工作的成效。要通过教育和培训,增强基层干部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引导他们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同时,要加强对基层干部的监督,对形式主义行为进行严肃问责,形成“不敢为、不能为、不想为”的良好氛围。

    还要推动基层减负。减负是破除形式主义的关键,要精简会议、文件和检查,避免基层干部被“文山会海”所困。同时,要优化工作流程,减少不必要的行政事务,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深入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权责边界模糊、权责不匹配,是造成基层负担加重、出现“小马拉大车”等问题的根源。要坚持立足实际,理顺部门间权责体系和上下级权责界限,建立健全职责清单,加强动态管理,构建边界清晰、协同合作、服务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确保责权匹配、责能一致;坚持基层导向、一线导向,推动资源、服务、管理向基层下沉,为基层赋权扩能,保证基层事情基层办、基层权力给基层。

    破除基层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只有从制度、作风和能力建设三个方面入手,才能真正让基层干部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实际工作中。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只有基层治理高效、务实,国家治理才能稳固、长远。破除形式主义,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才能真正实现治理现代化,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