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企业论坛党建廉政详细内容
代幸康:讲好党课 让信仰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代幸康  日期:7/15/2025 字体: [大][中][小]

    党课,是党员教育的“精神课堂”,是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的重要载体。一堂好的党课,既能启迪思想、涤荡心灵,又能激发斗志、指引行动。在新时代背景下,讲好党课不仅是加强党员思想建设的必然要求,更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关键举措。如何让党课“活”起来、“实”起来、“深”起来,成为每一名党课主讲人需要思考的课题。

    以“真”为基,让党课有深度更有温度。党课姓“党”,必须坚持政治性、理论性、思想性相统一。讲好党课,首要的是以真理的力量打动人。从《共产党宣言》的诞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从革命年代的浴血奋战到新时代的脱贫攻坚,党课内容要扎根于党的百年奋斗史,用鲜活的历史细节诠释党的初心使命。例如,在讲述长征故事时,可以结合红军战士的日记、老照片等史料,还原雪山草地的艰辛,让听众感受到信仰的温度;在解读党的二十大精神时,可以通过对比脱贫攻坚前后的村庄变化,展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如何落地生根。

    理论联系实际是党课的灵魂。主讲人需避免“照本宣科”,而是将党的创新理论与基层实践相结合。某社区书记在党课中,以“老旧小区加装电梯”为例,讲述如何通过“党建引领+居民协商”破解治理难题,既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念,又让党员看到理论在身边的生动应用。这种“接地气”的讲解,能让党课从“文件语言”转化为“群众语言”,增强感染力。

    以“新”为翼,让党课形式活起来。传统党课多以“一人讲、众人听”为主,容易陷入单向灌输的窠臼。新时代党课需创新形式,增强互动性与参与感。例如,采用“情景式党课”,通过角色扮演重现“半条被子”的故事,让党员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军民鱼水情;运用“线上+线下”模式,打造“云端党课”,邀请抗疫一线党员、乡村振兴带头人等通过直播分享经历,突破时空限制;设计“微党课”竞赛,鼓励党员用10分钟讲述一个党史故事或身边榜样,以小切口展现大主题。

    技术赋能是提升党课吸引力的重要手段。某地利用VR技术还原“中共一大会址”,党员戴上设备即可“穿越”到1921年的石库门,身临其境感受建党初心;有的单位开发“党课小程序”,设置“知识闯关”“红色地图”等功能,将学习融入游戏化体验。这些创新不仅让党课更“潮”,更让年轻党员愿意听、喜欢听。

    以“行”为要,让党课成果见实效。党课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主讲人需引导党员将学习成果转化为行动自觉。例如,在乡村振兴主题党课后,组织党员成立“助农服务队”,帮助农户直播带货;在廉政教育党课后,开展“家庭助廉”承诺活动,筑牢反腐倡廉防线。某企业党委将党课搬到生产一线,围绕“技术攻关”讲党课,随后成立党员突击队,成功突破“卡脖子”技术,实现党课与业务双促进。

    讲好党课,还需建立长效机制。通过定期调研党员需求、完善考核评价、评选优秀党课案例等方式,形成“比学赶超”的氛围。某街道推出“党课积分制”,将参与党课、实践服务等纳入积分管理,积分可兑换书籍或志愿服务,激发了党员的学习热情。

    一堂好党课,是思想的盛宴,更是行动的号角。它需要主讲人以真心传递信仰,以创新激发热情,以实干检验成效。当党课成为党员精神的“加油站”、行动的“指南针”,我们便能凝聚起亿万人民的磅礴力量,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让每一堂党课都成为一盏明灯,照亮党员前行的道路,也温暖人民群众的心田。(作者单位:运河区委办公室)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