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萧山家长发帖称,开学之际,收到老师发给家长们的通知:教室需要打扫,有时间的家长可以接龙报名,也可以选择请保洁阿姨来做。不少网友吐槽,小时候开学,自己打扫卫生,长大了孩子开学,还要帮孩子去打扫卫生。(9月1日澎湃新闻)
其实,每逢开学季,学校安排家长到校打扫教室,这并不算什么“新闻”,但每每发生这样的“新闻”时,就有家长不断吐槽,这说明学校安排家长打扫教室还是很有争议的。
据了解,很多家长到校打扫教室也是出于无奈,并非心甘情愿,一来不想得罪学校,怕被扣上“不配合”的帽子;二来不想得罪老师,怕孩子在校被“穿小鞋”。
再则,学校安排家长打扫教室,这也是给家长“增负”。众所周知,家长不都是“闲人”,他们也要上班工作,也有自己的日常事务。表面上看,学校把家长“请”来打扫教室,这是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管理的体现,但实则是把本该属于学校的“分内事”转嫁给了家长。可以说,安排家长打扫教室,无疑会让家长背上“甜蜜的负担”。
近年来,不少学校总喜欢打着“家校共管”的幌子,动辄要求家长参与“护学岗”、晚自习管理、校园卫生打扫,有的甚至还要求家长参与学校日常值日工作,等等。这无疑是一种本木倒置的做法,更是一种教育懒政行为。
笔者以为,防范打扫教室等学校事务成为家长的“甜蜜负担”,还需多方发力。一方面,学校应建立健全报备制度,对需要家长参与的事务严把关、严审核,做好甄别和遴选,切忌把家长当成一个“筐”,什么事务都转嫁给家长,以免给家长增添新的负担。另一方面,家长要学会理性地参与学校事务,对学校动辄要求参与护学岗、晚自习管理、卫生打扫、日常值日等转嫁行为,要学会说“不”,切忌因拉不下面子而委曲求全,最终给自己增添“甜蜜的负担”。
同时,作为教育行政部门,也应对家长参与学校事务予以必要的规范,不妨通过“白名单”的方式,明确家校共管的边界,绝不让学校强制要求家长打扫教室、参与护学岗、晚自习管理、日常值日等事务。
当然,如果家长真心自愿要求参与打扫教室、护学岗等学校事务,那可就另当别论了。毕竟家长的积极主动参与学校事务,对孩子的影响和成长也是有一定帮助的。关键在于家长要理性看待参与学校事务,不要带有功利性的目的去参与学校事务。否则,就极易背负“甜蜜的负担”,那可就自作自受了。(浙江省开化县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