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企业论坛党建廉政详细内容
康雨欣:以“三味真火”治躺平干部之疾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康雨欣  日期:9/5/2025 字体: [大][中][小]

    当前,少数干部存在“躺平”心态,或安于现状不愿为,或怕担责任不敢为,或能力不足不会为,不仅损害群众利益,更阻碍事业发展。破除“躺平”顽疾,需点燃“责任”“能力”“监督”三味真火,以精准施策唤醒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以“责任之火”点燃初心,破除“不愿为”的惰性。 “躺平”的根源,往往是责任意识的淡漠。部分干部将岗位当“铁饭碗”,把“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奉为圭臬,对群众诉求敷衍塞责,对发展难题视而不见。治“躺”先治“懒”,需以责任教育筑牢思想根基。要常态化开展主题教育,通过重温入党誓词、学习先进典型、走访困难群众等方式,让干部牢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使命,明白“躺平”就是失职、不作为就是渎职。同时,要健全“岗位责任制”,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清单和目标要求,将“群众满不满意、工作实不实”作为衡量标准,让干部从“要我干”转变为“我要干”,以初心热度驱散“躺平”寒意。

    以“能力之火”赋能提效,破解“不会为”的困境。 有些干部的“躺平”,并非主观意愿,而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时“本领恐慌”的被动选择。比如在数字化改革中,部分基层干部因不懂大数据分析而无从下手;在乡村振兴中,因缺乏产业规划能力而难有作为。这就需要以能力提升为突破口,为干部“充电赋能”。要聚焦岗位需求开展精准培训,既开设政策解读、业务技能等“必修课”,也设置应急处置、创新思维等“选修课”,让干部练就“硬核本领”。同时,要搭建“实践练兵场”,通过岗位轮换、基层挂职、项目攻坚等方式,让干部在一线经风雨、长才干。唯有能力过硬,干部才能告别“想为而不能为”的尴尬,真正扛起发展重任。

    以“监督之火”正风肃纪,斩断“不敢为”的顾虑。 还有些干部“躺平”,是怕“做多错多”,担心改革创新中出现失误被问责,于是选择“少干少错、不干不错”。治这种“躺平”,需用好用活监督与激励“双刃剑”。一方面,要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明确“三个区分开来”的具体情形,为敢闯敢试、敢担责任的干部撑腰鼓劲,打消“洗碗越多摔碗越多”的顾虑;另一方面,要强化监督问责,对“躺平者”亮明红线——对消极怠政、推诿扯皮的干部及时约谈提醒,对不作为、乱作为的严肃追责问责,让“躺平”者无“平”可躺。同时,要畅通群众监督渠道,通过政务公开、举报热线等方式,让干部的工作始终置于群众视线之下,倒逼干部主动担当作为。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整治“躺平”不能一蹴而就。唯有以“责任之火”强信念、“能力之火”提本领、“监督之火”明导向,三“火”齐燃、久久为功,才能彻底破除“躺平”之疾,让干部队伍焕发“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蓬勃活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