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也是青年干部成长的“第一课堂”。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生力军,基层青年干部既要铭记初心使命,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扎根一线;更要涵养志气、骨气、底气,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奋勇争先,在广袤的基层土地上书写青春答卷。
以“志气”锚定方向,在铭记初心中标定奋斗坐标。 志气是青年干部干事创业的“精神罗盘”,它源于对“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清醒认知,也来自对基层群众期盼的深刻铭记。在乡村振兴的田野上,带着“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的志气,翻山越岭摸清产业底数,因地制宜引进特色项目,让闲置土地变成“致富田”;在社区治理的网格里,怀着“把群众当家人”的志气,走家串户倾听诉求,化解矛盾、解决难题,让“陌生人社区”变成“温暖大家庭”。这份志气,不是好高骛远的空想,而是将个人理想融入基层发展的坚定选择——铭记党和人民的嘱托,就不会在琐碎工作中迷失方向;胸怀干事创业的志向,就能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不凡价值。
以“骨气”砥砺品格,在直面挑战中坚守责任底线。 基层工作充满考验,既有“硬骨头”式的难题需要攻克,也有“人情关”“利益关”需要坚守。骨气,正是基层青年干部抵御诱惑、直面困难的“精神脊梁”。面对征地拆迁中的复杂矛盾,不回避、不推诿,用政策讲清道理,用真诚赢得信任,始终坚守“公平公
正”的底线;面对工作中的失误与质疑,不气馁、不抱怨,以“有错必改”的勇气反思不足,以“从头再来”的韧劲补齐短板;面对歪风邪气,敢于说“不”,不随波逐流、不妥协退让,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这份骨气,源于对初心使命的坚守,也来自对责任担当的敬畏——唯有挺直腰杆干事,才能赢得群众的真心信赖;唯有守住原则底线,才能在基层的风浪中站稳脚跟。
以“底气”增强本领,在知行合一中提升服务能力。 底气不是凭空而来,而是源于过硬的本领、扎实的作风和群众的支持。对基层青年干部而言,底气是“张口能讲政策、俯身能解难题”的专业能力,是“脚下沾有泥土、心中装着群众”的实践积累。为了提升服务本领,主动向书本学政策、向同事学经验、向群众学方法,把“象牙塔”里的知识转化为“接地气”的工作思路;为了摸清基层实情,走遍辖区的每一个村组、每一个楼栋,把群众的“急难愁盼”记在本子上、放在心坎里,用“实打实”的行动解决“真问题”。这份“被需要”的价值感、“能干事”的成就感,正是基层青年干部最坚实的底气。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基层青年干部的成长,关乎基层发展的未来,更关乎党和国家事业的根基。铭记初心,才能不辱使命;涵养“三气”,方能行稳致远。在新时代的基层舞台上,唯有以志气明确方向、以骨气坚守原则、以底气增强本领,才能在扎根基层中实现人生价值,在不懈奋斗中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青春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