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党员干部作为“领头雁”,既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埋头苦干,也要以“善作善成”的智慧科学谋划。“努力干”是态度,是干事创业的根本前提;“科学干”是方法,是提升实效的关键路径。唯有将二者有机结合,才能避免“蛮干瞎干”的损耗,打破“忙而无果”的困境,真正把为民服务的初心落到实处,把发展蓝图转化为美好现实。
“努力干”是党员干部的责任底色,需以“钉钉子精神”扎根岗位。 干事创业没有“捷径”,唯有“实干”才能见真章。从焦裕禄顶着风沙在兰考种泡桐,到黄大发带着村民用36年凿出“生命渠”,再到黄文秀扎根大山助力脱贫攻坚,一代代优秀党员干部用“努力干”的行动,诠释了“为人民服务”的深刻内涵。这种“努力”不是“熬时间”“磨洋工”,而是主动担当的自觉——面对群众的急难愁盼,主动靠前解决;面对发展的瓶颈难题,敢于迎难而上;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不推诿、不敷衍。只有把“努力干”刻进日常、融入岗位,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踏实做事,才能在岗位上发光发热,赢得群众的信任与认可。
“科学干”是党员干部的能力关键,需以“精准施策”破解难题。 光有“努力”不够,还需“方法”加持。如果脱离实际、盲目蛮干,即便付出再多汗水,也可能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比如,有的地方推进乡村振兴,不顾本地资源禀赋盲目跟风搞产业,结果导致项目“烂尾”;有的干部解决群众问题,不调研不倾听,仅凭主观判断“拍脑袋”决策,反而引发新的矛盾。“科学干”的核心,在于尊重规律、实事求是:开展工作前,先深入基层调研,摸清实际情况;制定方案时,结合政策要求与群众需求,反复论证可行性;推进过程中,及时根据反馈调整策略,避免“一条道走到黑”。唯有以“科学思维”指导实践,用“精准方法”破解难题,才能让“努力”真正转化为推动发展、惠及民生的实效。
“努力干”与“科学干”需相辅相成,方能奏响干事创业“协奏曲”。 “努力干”是“科学干”的动力基础——没有踏实肯干的态度,再科学的方法也只是“纸上谈兵”;“科学干”是“努力干”的效率保障——没有正确的方向方法,再辛苦的付出也可能“南辕北辙”。二者如同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既要保持“努力干”的劲头,杜绝“躺平”“佛系”心态;也要提升“科学干”的能力,学会用系统思维、创新思维解决问题。比如,在推进基层治理时,既要主动下沉一线了解民情(努力干),也要善用数字化手段提升治理效率(科学干);在推动产业发展时,既要加班加点抓落实(努力干),也要结合市场需求调整产业结构(科学干)。只有让“努力”与“科学”同频共振,才能在新征程上不断创造新业绩、实现新突破。
新征程上的任务越是艰巨,越需要党员干部既肯“努力干”,又会“科学干”。以“努力”夯实干事根基,以“科学”提升干事效能,把初心落在行动上、把使命担在肩膀上,才能在为民服务中展现新作为,在推动发展中书写新篇章。(杜固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