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主义在基层有多种表现形式,数字形式主义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种。有的地方和部门在数字政务建设中片面追求大而全,缺乏统筹规划,重复建设问题不同程度存在,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不说,还搞出不少“空壳化”数字政务平台,难以真正发挥数字赋能基层治理的效用。(9月 25日 人民日报)
基层工作千头万绪,数字形式主义的出现更是加重了基层干部的工作负担,有的地方过度追求数字政务的建设,使基层干部忙于“打卡签到”“拍照上传”,无暇顾及其他工作,而且有些数字政务平台存在重复且使用率不高的情况,很难真正发挥出实际效用,基层干部的时间和精力不应浪费在“数字政绩”上,因此整治数字形式主义,为基层干部减负迫在眉睫。
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部分领导干部错把数据当政绩,因此重点关注显性政绩,把数字平台的点击量、登录率和下载量等数据做为考核指标,这使得基层干部要把大部分精力放在这些表面数据工作上,这不仅没有充分发挥数字赋能基层治理的优势,反而困住了基层干部的手脚,政绩不应该体现在“漂亮”数据上,而应该落实在服务群众的实事上,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到群众的认可才是拿得出手的真政绩。
精简整合数字平台,减轻基层干部“数字负担”。实现“互联网+政务”是为了通过“数字赋能”方便群众线上办理业务,提高政务办事效率,但却逐渐演变成了基层干部的工作负担,因此要精简整合同类化的数字平台,减轻基层干部不必要的“数字负担”,并对平台进行优化和维护,例如为了老年群体更加顺畅的使用数字平台,可以增加调整字体大小、语音指导等功能,并且设立群众建议板块,根据群众的反馈意见,不断完善线上政务平台,提高线上平台的使用效率,让数字平台真正变成利民的服务平台,让基层干部能够腾出更多的时间聚焦民生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