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廉政建设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根基和群众切身利益。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必须运用系统思维,以“三位一体”的协同治理模式,推动基层廉政建设向纵深发展。
一、教育为先,筑牢“不想腐”的思想堤坝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廉政教育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基础工程。一方面,要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持续巩固主题教育成果,引导基层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从思想深处消除贪腐动机。另一方面,要深化纪法警示教育。用好身边典型案例“活教材”,通过以案说法、现身说法、观看警示片等方式,让干部知敬畏、明底线、受警醒,达到“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的效果。
二、制度为要,扎紧“不能腐”的权力笼子
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管住权力任性,关键在于制度的健全与执行。要厘清“小微权力”边界,全面梳理并公开基层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让权力在制度的轨道上清晰、透明地运行。要完善风险内控机制,聚焦“三资”管理、工程建设、惠民补贴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堵塞制度漏洞,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要推动权力阳光运行,严格落实政务、村务、财务公开制度,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让权力在阳光下无处藏匿。
三、监督为重,高悬“不敢腐”的惩戒利剑
监督是权力正确运行的根本保证,必须让监督长出“牙齿”。要贯通各类监督形式,加强纪律监督、监察监督、巡视巡察监督的统筹衔接,推动民主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协同发力,形成监督合力。要保持高压惩治态势,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对侵害群众利益的腐败和作风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强化震慑效应。此外,还要激发群众监督活力,畅通“信、访、网、电”立体化举报渠道,推广村级监察信息员、百姓问政等有效做法,让基层干部时刻感受到监督就在身边。
教育、制度、监督三者并非孤立存在,而是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教育是软约束,制度是硬框框,监督是强保障。唯有坚持三者同向发力、一体推进,才能构筑起遏制基层腐败的坚固防线,最终实现海晏河清、朗朗乾坤的基层政治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