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企业论坛党建廉政详细内容
王斯:基层青年干部当以 “三心” 践行中央八项规定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王斯  日期:11/14/2025 字体: [大][中][小]

    中央八项规定不是“一阵风”,而是管党治党的“长期课”。作为直面群众、服务一线的基层青年干部,既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执行者,也是作风建设的“一线代言人”,其言行举止直接关系党和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形象。践行中央八项规定,不能停留在“知道了”“记住了”的表层认知,而应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敬畏心”守底线、“责任心”转作风、“同理心”优服务,让清风正气在基层一线落地生根。

    以 “敬畏心” 筑牢思想防线,做纪律规矩的“老实人”。“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基层工作琐碎繁杂,看似没有“大权力”,却存在不少“微腐败”风险 —— 一次违规的宴请、一份超标礼品、一回随意的公车私用,都可能成为突破纪律底线的“第一粒扣子”。青年干部社会阅历相对较浅,面对基层人情往来、利益诱惑时,更需常怀敬畏之心。要把学习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 “必修课”,不仅要熟记 “不能做什么”,更要明白 “为什么不能做”,从思想根源上摒弃 “小节无害”“法不责众” 的错误观念;要把纪律规矩当作 “护身符”,在日常工作中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同事提醒,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 “红脸出汗”,坚决不碰 “高压线”、不踩 “红线”、不越 “底线”。唯有心存敬畏、行有所止,才能在基层的 “大熔炉” 中守住初心、保持本色。

    以“责任心”转变工作作风,做求真务实的“实干家”。中央八项规定的核心要义,在于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倡导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基层青年干部最忌“纸上谈兵”“坐办公室拍脑袋”,若把“痕迹管理”当“工作实绩”、把“会议部署”当“任务完成”,不仅违背八项规定精神,更会让政策落实“打折扣”、群众诉求“被搁置”。践行规定,就要把“责任”二字扛在肩上:面对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重点工作,主动走出办公室,到田间地头听民意、到群众家中解难题,用“脚底板” 丈量民情;面对文山会海、过度留痕等问题,敢于“减负”“提质”,把更多时间精力投入到办实事上 —— 比如简化办事流程,让群众“少跑一趟路”;优化服务方式,为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上门服务”。青年干部唯有以“钉钉子”精神干工作,才能让八项规定的“作风红利”真正惠及群众。

    以“同理心”厚植为民情怀,做群众身边的“贴心人”。中央八项规定不仅是 “纪律清单”,更是“为民清单”,其最终目的是让干部回归 “服务者” 本色,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基层青年干部与群众打交道最频繁,更需常怀 “同理心”,站在群众立场想问题、办事情。要摒弃“官本位”思想,面对群众咨询不“不耐烦”、面对群众困难不“踢皮球”,用“接地气” 的语言、“暖人心” 的态度回应诉求;要杜绝 “特权思维”,不搞 “特殊待遇”,和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同喝一壶茶水,在家长里短中倾听心声 —— 比如在低保核查时,既要严格执行政策,也要体谅困难家庭的处境;在矛盾调解时,既要讲清法律法规,也要顾及群众的情感诉求。青年干部唯有把群众当 “家人”,才能让中央八项规定在基层既有 “力度”,更有 “温度”。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青年干部的成长之路也与作风建设紧密相连。践行中央八项规定,不是“被动遵守”,而是“主动追求”—— 追求的是清正廉洁的政治品格,是求真务实的工作状态,是一心为民的赤子情怀。基层青年干部唯有以“三心” 践行规定,才能在基层的广阔天地中站稳脚跟、成长成才,成为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的好干部。(石家庄市新乐市统计局)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