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行业法治工青妇老详细内容
康雨欣:以“敢”为笔,以“守”为基 书写青年担当新篇章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康雨欣  日期:11/14/2025 字体: [大][中][小]

   “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新时代为青年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舞台,既呼唤青年以“敢想敢做敢创新”的锐气开拓进取,也要求青年以“底线思维、红线意识”的清醒稳扎稳打。“敢”与“守”并非对立,而是辩证统一的整体,共同构成青年成长成才的基石。

   “敢”是突破桎梏的勇气,是青年最鲜明的精神标识。从“敢为天下先”的蛇口精神,到“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敢”始终是推动时代进步的重要力量。今天的青年,生逢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更需要敢于打破思维定势,敢于挑战权威,敢于探索未知。“90后”航天工程师团队敢想敢干,在嫦娥探月、火星探测等重大项目中勇挑重担,用创新思维攻克技术难关;青年创业者敢闯敢试,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新兴领域开辟新赛道,以实干精神实现创业梦想。正是这种“敢”的精神,让青年在时代浪潮中脱颖而出,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生力军。

    然而,“敢”并非鲁莽冲动,更不能无边界、无底线。坚守底线思维、红线意识,是“敢”的前提和保障。底线是不可逾越的“生命线”,红线是不可触碰的“高压线”。青年在追求创新、勇于突破的同时,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明辨是非界限,守住道德底线、法律红线和纪律高压线。无论是学术研究中的诚信底线,还是职场中的职业操守红线,亦或是网络空间中的文明底线,都需要青年自觉坚守。如果只讲“敢”而忽视“守”,就可能偏离正确方向,甚至坠入深渊。近年来,一些青年因缺乏底线意识,在网络上发表不当言论、学术不端、违规创业,最终付出沉重代价,这警示我们:“敢”必须建立在“守”的基础之上,才能行稳致远。

   “敢”与“守”相辅相成,共同铸就青年的责任与担当。真正的“敢”,是在坚守底线的前提下敢于担当、勇于作为;真正的“守”,是为了更好地“敢”,让创新和突破更有方向、更有底气。新时代的青年,要学会在“敢”与“守”之间找到平衡点。既要敢于肩负时代使命,在国家需要的地方挺身而出,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也要时刻绷紧底线之弦,在利益诱惑面前保持定力,在复杂局面中坚守原则。比如,青年干部既要敢于担当、大胆作为,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思路新方法;也要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守住廉洁自律的底线,做到既干事又干净。只有将“敢”的锐气与“守”的清醒结合起来,才能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不断创造新业绩。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新时代的青年,要以“敢想敢做敢创新”的豪情拥抱时代,以“底线思维、红线意识”的清醒守护初心。既要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创新创造中展现青春风采;也要坚决不做“越雷池半步的人”,在坚守底线中涵养高尚品格。唯有如此,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青春篇章。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