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晒出一张图片,显示是一张名为“山西忻州市长征小学(西校区)家校联系卡”的表格,表格其中一栏要求填写“家长的擅长项目或可提供的社会资源”引发争议。多名网友发布相同表格证实,确实收到了这样一张表格,感觉有些不合适。(11月15日纵缆新闻)
对此,学校回复称,因相关工作人员未能深刻领悟、理解相关文件精神,联系卡问询项目设计欠妥,引发家长及社会各界关注与困扰,对此深感愧疚与自责。事件发生后,校方第一时间停止卡片填报收集工作,向全体家长诚恳致歉;对相关工作环节严肃复盘,对责任人进行批评教育,并立即优化调整工作方案,确保以更严谨、更贴心的方式推进家校协同工作。
近年来,一些学校在采集学生家庭信息时,总喜欢把家长单位、职务、学历、收入等信息作为“必填项”,比如:之前有山西“摸底家长官职”,四川“家长提供学历”,河北“家长提供职位和年收入”,等等。而此次山西忻州市长征小学要求家长填写“可提供的社会资源”,几乎如出一辙。
据了解,一些学校面对采集“家长单位、职务、学历、收入”等相关信息的质疑时,竟然还振振有词,比如:对于山西“摸底家长官职”,教育局回应称是“为了预防领导干部在孩子中高考期间有作弊行为”。对于四川“家长需提供学历”,学校明确表示“要求带学历只是登记,以后学校有什么活动时方便联系。”对于河北“家长提供职位和年收入”,学校竟然称“家庭收入水平可能会影响孩子心理”,填写收入情况方便老师给孩子更多关注。而此次山西忻州市长征小学要求家长填写“可提供的社会资源”,竟然是为了家长学校换届,意在吸纳有能力、有社会资源的家长代表参与校委会建设。学校如此“回应”,无不令人啼笑皆非。
此时,笔者不禁在想:“摸底家长官职”,预防孩子中高考作弊,这和家长担任什么官职有何相干呢?难道家长有官职,其孩子在中高考中就会作弊?“家长需提供学历”,难道家长无学历,或学历低,孩子就不能正常入学?“家长提供职务和年收入”,难道对孩子要因“财”施教?可以说,这种采集“家长单位、职务、学历、收入”等相关信息的行为,恰恰暴露了学校“唯官职”“唯学历”“唯财富”的污秽思想在作祟。
此前,教育部曾印发通知,明确“严禁采集家长职务收入信息”,这无疑是对学校违规采集家长收入等信息行为的一种遏制和纠偏。但为何明明有“禁令”,却还有学校依然热衷于采集家长职务、收入等信息呢?这一普遍现象显然值得相关部门的进一步深究和严肃整顿。
笔者以为,遏制学校要求家长填写“可提供的社会资源“等信息的违规行为,不能仅靠一道“禁令”,更不能“说一句道歉”就算了,还需跟进必要的处罚机制。比如,不妨通过“通报批评”“考核降级”“一票否决”,甚至对学校主要领导给予追责、免职处分等多种处罚机制,让其付出应有的代价,倒逼其遵规守令,不再违规要求家长填写“可提供的社会资源”等信息。否则,仅靠一道禁令,一句道歉,类似要求家长填写“可提供的社会资源”的荒唐事件还会一再上演。(浙江省开化县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