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法治论坛党建廉政详细内容
胡伟:实打实为基层减负,激发基层活力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胡伟  日期:12/30/2024 字体: [大][中][小]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也是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然而,长期以来,基层干部面临着过多的文山会海、过度留痕、频繁检查考核等负担,不仅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影响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高度重视基层减负工作,出台了一系列举措,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基层减负仍需持续发力,实打实地解决问题,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更好地干事创业。
 
    一、基层负担过重的表现及危害
 
    1. 文山会海依然存在

    一些地方文件和会议数量虽然有所减少,但形式主义的“病根”未除。有的文件长篇大论、空洞无物,缺乏实际操作性;有的会议层层重复召开,内容冗长,参会人员为了开会而开会,真正用于抓落实的时间被严重挤压。基层干部往往一天要参加多个会议,会后还要花费大量时间研读文件、撰写贯彻落实情况汇报,陷入“会海”“文牍”之中,无暇顾及实际工作。

    2. 过度留痕现象严重

   工作中过度强调痕迹管理,要求事事留痕、处处留痕。基层干部在开展扶贫、环保、安全检查等工作时,需要填写大量的表格、台账、日志,拍摄各种工作照片,甚至为了迎接检查,还得专门抽出时间来补齐补全各种痕迹资料。这不仅增加了基层干部的工作负担,还容易导致形式主义,让工作流于表面,而忽视了实际成效和群众需求。

    3. 检查考核过多过频

    名目繁多的检查考核让基层应接不暇。一些部门各自为政,检查考核内容繁杂、标准不一,且大多要求基层准备大量的迎检材料。基层为了应对检查,不得不停下手中的工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准备,有时一个月要迎接数次检查,搞得基层干部疲惫不堪。这种频繁的检查考核,往往以资料多少、形式好坏为评判标准,而忽视了工作的实际成果,严重影响了基层正常工作秩序。

    4. 责任层层加码

    在一些工作中,上级部门不考虑基层实际情况,随意提高工作标准、缩短工作时限,将责任层层加码到基层。基层干部为了完成任务,不得不加班加点、疲于奔命,甚至不惜采取一些“变通”手段,这不仅增加了基层干部的心理压力和工作风险,也容易引发干群矛盾,损害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
 
    基层负担过重,严重制约了基层治理效能的提升,消磨了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得基层干部无法全身心投入到为群众服务、推动地方发展的实际工作中,长此以往,将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产生不利影响。
 
    二、实打实为基层减负的重要举措
 
    1. 精简文件会议,提高质量效率

    各级各部门要严格控制发文数量和会议频次,坚持少发文、发短文,能不发的文件坚决不发,能合并的会议坚决合并。文件要突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避免长篇大论、泛泛而谈;会议要注重实效,直奔主题,减少不必要的议程和发言,严格控制会议时间和参会范围。同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视频会议、电子文件等,提高文件传输和会议组织的效率,让基层干部从繁琐的文件收发和会议组织中解脱出来。

    2. 优化考核评价,注重工作实绩

    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减少不必要的检查考核,避免多头重复考核。考核内容要聚焦基层工作的实际成效和群众满意度,避免过度注重痕迹资料和形式主义指标。要加强平时考核和过程管理,通过实地走访、数据分析、群众评价等多种方式,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基层工作,让基层干部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真抓实干上,而不是忙于应付检查考核。

    3. 规范督查检查,减轻基层迎检负担

    统筹规范各类督查检查,严格执行督查检查审批备案制度,杜绝随意性督查检查。上级部门在开展督查检查时,要提前明确检查内容、标准和方式,避免临时增加检查项目和提出不合理要求。要注重帮助基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简单地挑毛病、找问题,对于基层在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要给予指导和支持,形成上下联动、共同推进工作的良好局面。

    4. 合理分配任务,避免责任层层甩锅

    上级部门在部署工作时,要充分考虑基层的实际情况和承受能力,合理分配工作任务,科学设定工作目标和完成时限,不能层层加码、级级提速。要建立健全责任清单制度,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职责边界,避免将责任无限下压到基层。对于基层难以独立完成的任务,要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动任务落实。
 
    三、基层减负的长效机制建设
  
    1. 加强制度建设,确保减负工作常态化

    将基层减负工作纳入制度化轨道,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明确基层减负的目标任务、责任主体、工作措施和监督机制。通过制度的刚性约束,防止基层减负工作出现反弹回潮,确保各项减负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对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使其更好地适应基层工作的新变化和新要求。

    2. 强化监督问责,保障减负政策落地生根

    加强对基层减负工作的监督检查,建立常态化的监督机制,通过明察暗访、专项督查、群众举报等多种方式,及时发现和纠正基层减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违反基层减负规定的单位和个人,要严肃追究责任,予以通报批评,并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通过强化监督问责,形成有力震慑,保障基层减负政策能够真正落地生根。

    3. 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热情

     在为基层减负的同时,要注重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大对基层干部的选拔任用力度,在干部晋升、评优评先等方面向基层一线倾斜,让基层干部有盼头、有奔头。完善容错纠错机制,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的基层干部撑腰鼓劲,让他们放下思想包袱,大胆开展工作。通过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方式,增强基层干部的职业荣誉感和归属感,激发他们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热情。
 
    实打实地为基层减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持之以恒地抓下去。只有切实减轻基层负担,才能让基层干部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服务群众、推动发展,才能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让我们以基层减负为契机,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让他们在新时代的广阔舞台上展现新作为、创造新业绩。(作者单位:石家庄市新乐市河北新乐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