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法治论坛党建廉政详细内容
胡伟:向“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说“不”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胡伟  日期:3/3/2025 字体: [大][中][小]

    在新时代的发展浪潮中,干部队伍的作为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然而,现实中仍存在部分干部“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政策的落地生根和群众的满意度,亟待解决。
 
    “不作为”主要表现为一些干部在其位不谋其政,对职责范围内的工作消极对待、敷衍塞责,能拖则拖、能躲则躲。有的对上级政策执行不力,在落实过程中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有的对待群众诉求麻木不仁,缺乏主动服务意识,导致群众办事难、办事繁。这种行为使得政府的公信力大打折扣,政策的惠民效应难以显现,也让宝贵的发展机遇白白流失。
 
    “不敢为”源于部分干部的畏难情绪和怕担责任心理。在面对复杂问题、矛盾纠纷和改革创新任务时,他们瞻前顾后、畏首畏尾,担心工作失误会受到问责处分,于是宁愿选择不干事也不愿冒风险。这种“怕得罪人、怕出问题、怕担责任”的心态,不仅阻碍了工作的推进,还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不良的政治生态,让勇于担当者寒心,让干事创业者却步。
 
    “不善为”体现为一些干部能力不足、本领恐慌,在新形势下缺乏应对复杂局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和手段。他们习惯于按部就班、墨守成规,对新政策、新要求理解不深不透,对新技术、新趋势掌握不够,在工作中思路不清、措施不力,导致工作效率低下、效果不佳,难以适应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多措并举整治这些问题已刻不容缓。一方面,要加强思想教育,通过开展主题教育、党性教育等活动,增强干部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和服务意识,让他们深刻认识到肩负的使命和职责,自觉摒弃“官本位”思想,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价值观,激发其主动作为的内生动力。另一方面,要完善容错纠错机制,明确界定容错范围和标准,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让他们在面对改革创新中的失误和风险时能够放下思想包袱,大胆探索、勇往直前,营造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
 
    同时,强化干部能力培训至关重要。根据不同岗位、不同层次干部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业务培训、政策解读、实践锻炼等活动,帮助干部提升专业素养、拓宽视野思维、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干部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以适应时代发展的变化和挑战,做到在工作中能够精准施策、高效执行。
 
    此外,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也是关键一环。加强对干部履职情况的日常监督检查,通过定期考核、不定期抽查、群众评议等方式,及时发现和纠正“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的问题,并将考核结果与干部的晋升、奖惩挂钩,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让那些尸位素餐、碌碌无为的干部无处遁形,让担当作为者脱颖而出。
 
    整治干部“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问题是一场持久战,需要久久为功、持续发力。只有通过综合施策、标本兼治,才能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党和国家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坚实保障,让新时代的宏伟蓝图在广大干部的拼搏奋进中变为现实,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石家庄市新乐市河北新乐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