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法治论坛党建廉政详细内容
守正创新,把握发展主动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魏晓天  日期:2/11/2025 字体: [大][中][小]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决战决胜之年,也是全面振兴新突破的关键节点。回望2024年,中国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以科技创新驱动新质生产力勃发,以深化改革破解发展难题,以高水平开放应对全球变局,交出了一份稳中有进的高质量发展答卷。这份成绩单背后,离不开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坚实支撑——从锻造忠诚担当的干部队伍到筑牢基层战斗堡垒,从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到主题教育凝心铸魂,组织工作始终是推动事业发展的“硬核引擎”。

  强基固本:锻造堪当重任的“先锋队”。“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是组织工作的重中之重。广州市委常委会以“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提升计划”为抓手,将政治标准贯穿选育管用全过程,既在乡村振兴一线锤炼干部担当,又在科技创新前沿选拔专业人才,实现了干部能力与高质量发展需求的高度适配。而云南保山的实践则证明,基层干部的活力源于“党建立柱”与“人才做椽”的深度融合——通过“选干部配班子”与“抓基层打基础”双轮驱动,打通了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当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更需要干部队伍既葆有“闯关夺隘”的锐气,又锤炼“绣花功夫”的韧劲,以“头雁效应”激发“群雁活力”。

  聚才汇智,激活创新发展的“强磁场”。人才是强国之本,更是收官之战的“胜负手”。中央组织部明确提出,要构建“科学规范、开放包容、运行高效”的人才发展治理体系。广州实施的“广聚英才”工程,通过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实现了从单一政策吸引到全链条服务保障的跨越;汉阴县则立足县域实际,以“乡土人才振兴计划”激活乡村内生动力,让“田秀才”“土专家”成为乡村振兴的主角。这些实践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战略远见——唯有打破体制机制壁垒,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才能让创新活力竞相迸发。

  铸魂赋能,筑牢思想引领的“压舱石”。主题教育是凝心铸魂的战略工程。全国组织工作会议要求,完善党员、干部理论教育培训长效机制,铸牢“两个确立”和“两个维护”的思想根基。天津市早在2008年便以“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破题,而新时代的濮阳市更进一步,通过党建“第一责任”引领发展“第一要务”,将理论武装转化为破解改革难题的具体行动。面对新征程,唯有持续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才能让党员干部在“船到中流”时保持战略定力,在“山登半腰”处锚定奋进方向。

  攻坚突围,书写乡村振兴的“新答卷”。乡村振兴既是组织工作的“试金石”,也是检验党建成效的“主战场”。汉阴县通过“四聚焦提四新”实践,以建强农村党组织带动特色产业发展,用“党建链”串联“产业链”;保山市则创新“党建立柱、干部担梁、人才做椽”模式,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这些探索揭示了一条铁律:只有把基层党组织建成“永不撤离的工作队”,让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向乡村汇聚,才能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的深层矛盾。

  “自胜者强,越己者恒越。”站在“十四五”收官的历史关口,组织工作既要答好全面从严治党“必答题”,更要破解改革发展“加试题”。让我们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为指引,以更高标准建强组织体系、更实举措激励干部担当、更大力度集聚天下英才,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提供坚强组织保证!(作者单位:石家庄市新乐市统计局)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